宁朴毋华,以康我道;既安乃乐,共写其天。
- 鉴赏
此联言简意赅,蕴含深邃哲理。"宁朴毋华,以康我道",强调了朴实无华的生活方式对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心平和的重要性。"朴"代表了简单、自然的生活态度,"华"则可能指过于繁复、浮夸的形式或追求。通过选择朴素的生活方式,人们能够更好地遵循内心的指引,保持心灵的健康与宁静。
后一句"既安乃乐,共写其天",进一步阐述了在安定和谐的状态下,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安"不仅指外在环境的平静,更强调内心的满足与平衡。"乐"在这里不仅仅是表面的愉悦,而是深层次的精神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共写其天"则暗示了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强调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顺应天道,是达到内心真正快乐的关键。
整体而言,这副集字联倡导了一种简约、和谐、自然的生活哲学,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生活品质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疏影.前题
瑶华寄语。正碧山唤起,仙梦如雾。
剪碎秋心,寸感难销,微熏冷麝悽苦。
金风翠雨全身湿,浑不见、花魂来处。
待问他、小谪根由,头白广寒宫女。
惆怅蛛丝藓砌,嫩凉过几日,霜讯飘羽。
一角蟾天,似有低鬟,悄倚县香幽树。
残烟剩水年芳在,算错向、影娥池住。
自甚时、都没行踪,付与暗尘为主。
法曲献仙音.月下闻山寺步虚声
行处无人,听时有寺,古木云峰犹远。
战胜风篁,飘残烟磴,林深几回吹断。
正缟鹤难成梦,松阴月明满。拨苍藓。
又经过、数重秋影,门掩定、初指翠微僧院。
步到列仙家,问瑶天、因甚清感。
那怪红楼,倚萧台、一半泪眼。
让陈思悟后,来向鱼山闻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