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十五春寒吟七首·其五》
《六十五春寒吟七首·其五》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清晓林禽百种鸣,春寒渐暖变新声。

向阳死草青先茁,解冻枯池绿再生。

太子四门何足怪,麻姑三海自堪惊。

回头最念儿童辈,不识灯宵旧太平。

(0)
注释
清晓:清晨。
林禽:树林里的鸟儿。
鸣:鸣叫。
春寒:春天的寒冷。
渐暖:逐渐温暖。
新声:新的叫声。
向阳:向着阳光。
死草:枯死的草。
青先茁:最先转绿。
解冻:冰开始融化。
枯池:冻结的池塘。
绿再生:重新生机勃勃。
太子四门:比喻权贵之地。
何足怪:不值得奇怪。
麻姑三海:泛指广阔的海域。
自堪惊:感到惊讶。
回头:回首往事。
儿童辈:孩子们。
灯宵:元宵节。
旧太平:昔日的太平景象。
翻译
清晨的树林里鸟儿种类繁多,春天的寒冷逐渐消退,新的鸣叫声不断变化。
向着阳光的枯草最先转绿,冻结的池塘冰开始融化,水面重新生机盎然。
太子四门的景象并不稀奇,但麻姑见到广阔的海域却感到惊讶。
回首往事,最想念的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知道昔日元宵节的繁华和平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时光的怀念。开篇“清晓林禽百种鸣”写出了清晨森林中各种鸟儿齐声鸣叫的情景,展现出大自然初春苏醒的生动画面。紧接着,“春寒渐暖变新声”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迭中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活力。

“向阳死草青先茁,解冻枯池绿再生”则描绘了在阳光照射下,原本枯萎的植物开始复苏,而冰冻融化后的水池周围也长出新绿,表现了自然界的更新换代。

“太子四门何足怪,麻姑三海自堪惊”这一句中的“太子四门”和“麻姑三海”,可能是指某些传说或奇观,但在这里诗人用来比喻,即使是宏伟壮丽的事物,也不足为奇。因为接下来的“回头最念儿童辈,不识灯宵旧太平”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和平年代的深切怀念,尤其是在夜晚灯下思绪万千,感到时代变迁,往昔时光难以复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以及对传说奇观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年代的深切怀念和对当前动荡局势的无奈感慨。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木芙蓉

溪山潇洒最宜秋,缓步何须百尺楼。

乱后见花如故旧,老来得酒更风流。

幽荪暗折谁知处,好鸟一啼人举头。

欲对黄花开口笑,茫然消息也堪愁。

(0)

书事

倚徙白头杖,哀伤赤子兵。

斜封今不用,直指近方行。

商鞅何妨徇,桑羊尽可烹。

击蒙须用此,尺箠惜刑轻。

(0)

无题·其五

寻花不问村远近,爱酒能论巷浅深。

江上几家官酿户,如今南北忘追寻。

(0)

十村绝句·其二牧

深谷元无邹子律,牧童携角上牛吹。

一声吹下柴门近,先报渠娘煮菜糜。

(0)

句·其三

万壑水澄知月白,千林霜重见松高。

(0)

寄台州使君五首·其一

闻说天台太守家,全家日日在烟霞。

壶中夜酿云分润,洞里秋香玉弄花。

四郭青山连市合,一江寒水抱城斜。

紫芝黄鹤应相识,梅福年来鬓欲华。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