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城秋早雪漫漫,十九年中节未残。
信有乳羝归国易,莫云飞雁带书难。
河梁别泪谁先落,麟阁完名自不刊。
可恨旧衔天命在,茂陵深闭雨声寒。
毡城秋早雪漫漫,十九年中节未残。
信有乳羝归国易,莫云飞雁带书难。
河梁别泪谁先落,麟阁完名自不刊。
可恨旧衔天命在,茂陵深闭雨声寒。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在阅读历史时,被苏武归国的故事所触动,有感而发所作。诗中以苏武归国为背景,表达了对忠诚与坚韧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命运的感慨。
首句“毡城秋早雪漫漫”,描绘了苏武被囚匈奴时,秋季早来的寒冷景象,以自然界的严冬象征着苏武所处的艰难环境。接着,“十九年中节未残”一句,赞扬了苏武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气节,未曾屈服。
“信有乳羝归国易,莫云飞雁带书难。”这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肯定了苏武最终得以回国的不易,另一方面则感叹了传递消息的艰难,突出了苏武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无助。
“河梁别泪谁先落,麟阁完名自不刊。”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河梁别泪指的是送别时的泪水,麟阁完名则是指功臣画像于麒麟阁,象征着荣耀与成就。这两句表达了对苏武离别时的深情以及其功绩永载史册的肯定。
最后,“可恨旧衔天命在,茂陵深闭雨声寒。”诗人感慨,尽管苏武最终实现了回国的愿望,但历史的安排有时令人遗憾,同时借茂陵(汉武帝陵墓)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苏武命运的同情与对历史无奈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苏武归国故事的回顾,不仅颂扬了苏武的忠诚与坚韧,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忠诚价值的肯定。
瘿除人我,冰冷高低,唤惺今是昨非。
检教灵质,枉受万劫沉迷。
况遇真风大阐,要诸仙、选陀名题。
显一志,敢泥抛骨肉,屣弃轻肥。
觅个烟霞妙趣,息诸缘妄想,落魄无为。
保护一真,洞照力尽严持。
安泊元空妙体,显灵光、出入相随。
前途了,决平登觉岸,稳步仙梯。
疏云黯雾树,秋潦净寒潭。
徘徊子隐台下,不见旧书龛。
鹿苑空余萧寺,蟒穴谁传郗氏,聊此问瞿昙。
千古得欺罔,一笑莫穷探。俯秦淮,山倒影,浴层岚。
六朝城郭如故,江北到江南。
三十六陂春水,二十四桥明月,好景入清谈。
未醉更呼酒,欲去且停骖。
三元秘秋水,□□□□□。
天人点破消息,梦里悟南华。
河伯徒□□□,□□□归毫末,一笑井中蛙。
试问漆园老,谁是大方家。□黄钟,推甲子,定无差。
悠悠天理人事,风外万飞沙。
且弄空山明月,自荐寒泉秋菊,睡起漱朝霞。
更欲辨齐物,银海眩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