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秋有感》
《暮秋有感》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乱鸦无数噪寒林,林下风吹落叶深。

惟有黄花枝上露,向人犹似泣残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秋时节的凄凉景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哀愁与感慨。

首句“乱鸦无数噪寒林”,以乌鸦的嘈杂叫声衬托出秋日林间的寒冷与荒凉,乌鸦的群聚与鸣叫,营造了一种肃杀的氛围。接着,“林下风吹落叶深”,进一步描绘了秋风的凛冽和落叶的堆积,形象地表现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界的衰败。

后两句“惟有黄花枝上露,向人犹似泣残金”,则将视角转向了在寒风中依然绽放的菊花。菊花在秋天盛开,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生命力,而“黄花”与“残金”形成鲜明对比,既赞美了菊花的顽强,也暗含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露珠在菊花枝头闪烁,仿佛是泪水,又像是珍贵的黄金,既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扬州以土物寄少游

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鸟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飧亦时欲。

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竟留蓄。

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0)

谷雨·其一

镜台流影射窗纱,风到檐前柳脚斜。

竹架整书除脉望,春池洗砚乱蘋花。

桑浓蚕子犹悬箔,日暖蜂干早放衙。

童子佩壶寻涧水,涤瓯明日试新茶。

(0)

高邮州署秋日偶题·其一

天无风雨不成秋,只当清明上巳游。

楚树吴云二千里,满天黄英独登楼。

(0)

咏怀·其二

不独嗟离乱,飘零未有涯。

客愁连雁影,乡梦落镫花。

晓月宁留夜,孤云何处家。

茫茫隔烟水,秋色上蒹葭。

(0)

送陈彦正教授之官富州

我怀深袅君,灿烂双碧目。

骑麟执春秋,从头细谳鞫。

傅逮及爰书,法情无委曲。

肯随三傅后,是非互倾覆。

更惩汉专门,一经双鬓秃。

牙签三万卷,过眼不再读。

精华尽成咽,璺罅无不烛。

一物苟不知,便类车脱毂。

本根既硕茂,柯条遂芬郁。

大肆文章手,直压百怪伏。

绛蕤麒麟车,登载珠万斛。

五色凤皇翎,光耀映简牍。

收贮箧衍中,宝气尚可掬。

至今空山陬,似闻鬼夜哭。

当时入室者,陈子最神速。

君时见子来,谓是新生犊。

健捷类狮象,有手难加牿。

见君复呼子,诲言甚谆复。

六经汝甲胄,四子汝剑镞。

濂洛汝金鼓,武夷汝橐絜。

汝将汝心官,汝战汝邪欲。

子即受命还,建起豹尾纛。

城池坚如铁,寇来不得触。

如此四三年,温若于阗玉。

唯于进学锐,勇赴在一蹴。

澹然水云心,不受世羁束。

去向神泄山,依岩缚茅屋。

拄颊数冥鸿,撷芳食群鹿。

终然薜罗衣,莫蔽锦绣服。

石门碧作山,怒泻千丈瀑。

嵬眼与澒耳,雄特类岳渎。

子尝往其中,坐候碧桃熟。

柯峰与严濑,天下号奇瞩。

星河羊裘轩,黑白纹楸局。

或追隐者操,或授真人箓。

嗒然竟忘归,不记南浦舳。

龙兴大江西,丰城乃支属。

郁葱君子林,中藏万鸿鹄。

子今挟书行,有志当灌沃。

英英我杞梓,芄芄我棫朴。

菁菁我台莱,一一思乐育。

须使鲁驺风,染遍荆楚俗。

振衣别我去,我有再三祝。

子如宛马驹,未得饱刍粟。

方歅当见怜,使纵千里足。

子如缑山鹤,六翩暂羞缩。

仙人一下来,云笙恣驰逐。

子材有如此,不久当食肉。

岂如嚾哓徒,长困左右塾。

祝罢更浩歌,歌意殊局促。

只为良朋行,使我秋影独。

寥寥风雨夜,灯花尚堪卜。

(0)

青楼曲

青楼少妇悬明榼,软金刺绣罗衣裳。

纤歌宛转声绕梁,围屏狎坐飞琼觞。

流苏锦帐双鸳鸯,梦魂醉入温柔乡。

东风破暖吹红香,落花点点更漏长。

游丝飞絮春茫茫,柔肠一寸生秋霜。

吴山青青江水绿,燕语莺啼空断肠。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