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艇黄云下,黄云几度歌。
登高云压帽,度密雨沾蓑。
瀑涧宵鸣瑟,山花昼拥罗。
野人携茗榼,路打铁桥过。
系艇黄云下,黄云几度歌。
登高云压帽,度密雨沾蓑。
瀑涧宵鸣瑟,山花昼拥罗。
野人携茗榼,路打铁桥过。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次韵游上游黄云山》描绘了一幅山水行旅图。首句“系艇黄云下”,写诗人驾舟停泊在黄云笼罩的江边,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接着,“黄云几度歌”暗示了诗人多次在这样的景色中吟唱,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的悠然自得。
“登高云压帽”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山,云雾缭绕,仿佛帽子都要被压低,形象地展现了山势的峻峭和天气的变幻莫测。“度密雨沾蓑”则写出诗人不畏风雨,穿着蓑衣漫步在密集的雨中,显示出其坚韧与豁达。
“瀑涧宵鸣瑟”以瑟瑟作响的瀑布声为背景音乐,夜晚的山涧仿佛在弹奏一曲自然的交响乐,增添了诗意的意境。“山花昼拥罗”描绘了白天山花烂漫,簇拥在路旁,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两句“野人携茗榼,路打铁桥过”,写的是山野之人提着茶壶,走过铁桥,生活气息浓厚,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富有田园牧歌般的恬静与质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云山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游历其中的闲适心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事茫茫、赤壁半帆风,四海忽三分。
想苍烟金虎,碧云铜爵,恨满乾坤。
郁郁秣陵王气,传到第三孙。
风虎云龙会,自有其人。
朱颜二十有四,正锦帏秋梦,玉帐春声。
望吴江楚汉,明月伴英魂。
浥浥小桥红浪湿,抚虚弦、何处得郎闻。
雪堂老,千年一瞬,再击空明。
海茫茫、天北与天南,吾友定安归。
闻濡须江上,皖公山下,驾白云飞。
莽苍空郊虚野,古路立斜晖。
颜跖皆尘土,苦泪休挥。
一代锦肠绣肺,想英魂皎皎,健口霏霏。
望寒空明月,无路寄相思。
叹千古、兴亡成败,满乾坤、遗恨有谁知。
今何在,一川烟惨,万壑风悲。
气佳哉、烟紫石头城,云碧雨花台。
想东山前后,望春树绿,看晚潮回。
自古英雄豪杰,无不待时来。
拥鼻微吟处,山静花开。
商皓亦尝如此,羡苍生皆有,瞻望之怀。
但淝河洛涧,此事偶然谐。
疑是彼、八公草木,得神明、相亮不相猜。
西州泪,千年犹湿,回望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