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银》
《银》全文
清 / 洪繻   形式: 古风

洪垆大冶不鼓铸,日本之银天下布。

团圆握之不盈把,易取货物纷无数。

光芒宝气在腰间,不畏饥驱不畏寒。

刓尽廉隅争资借,关津不惮行路难。

不胫而走似铜凫,贾人坐拥千金躯。

圆轮径寸利涉远,鬼物不敢萌揶揄。

中国银山高崱屴,利源乃让东洋国。

鬼夷挟此得自雄,孰使流通无壅塞?

古来为国收利权,太公乃有九府圜。

中华久不为此计,取利于民民日艰。

东洋幅?本穷窘,中国大度来蛮蠢。

失笑辄看龙子银,幕面特书「大日本」!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银》,是清代诗人洪繻所作。诗中以“银”为线索,描绘了银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当时中国在经济管理上的缺失与日本的利用。

开篇“洪垆大冶不鼓铸,日本之银天下布”,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日本银的广泛流通,如同从洪炉大冶中铸造而出,遍布天下。接着“团圆握之不盈把,易取货物纷无数”,形象地描述了银块小巧,便于携带,可以轻易购买到各种货物。

“光芒宝气在腰间,不畏饥驱不畏寒”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银作为财富的象征,能够抵御生活的艰辛。然而,“刓尽廉隅争资借,关津不惮行路难”则揭示了人们为了获取银而可能做出的不择手段的行为,以及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运输银的艰难。

“不胫而走似铜凫,贾人坐拥千金躯”描绘了商人通过银的流通积累了巨额财富,如同铜凫般迅速传播。接着“圆轮径寸利涉远,鬼物不敢萌揶揄”赞扬了货币在便利交易、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作用。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当时中国在经济管理上的批评。“中国银山高崱屴,利源乃让东洋国”表达了对本国未能充分利用银资源,反而让外国获利的不满。接着“古来为国收利权,太公乃有九府圜”引用古代典故,讽刺了中国长久以来未能有效管理经济,导致国家利益受损。

最后,“中华久不为此计,取利于民民日艰。东洋幅?本穷窘,中国大度来蛮蠢”指出中国在经济政策上的失误,使得民众生活日益困苦,而日本却因银的流通而显得更为强大。诗人在结尾处以“失笑辄看龙子银,幕面特书「大日本」!”一句,以戏谑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一现象的无奈和讽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银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对中国经济管理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介绍

洪繻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过九疑·其五

二妃千古恨难刊,不谓南巡遂不还。

空使湘江江上竹,至今犹染泪痕斑。

(0)

麾扇渡

此扇拈来一羽轻,如何退得十千兵。

百年雨露蒙君赐,一日衣冠系贼营。

正欲倒戈为向背,远观挥手极分明。

而今但得旌旗白,便可中原取次行。

(0)

卞壸墓

当时风俗尚清谈,笑道公心瓦石含。

临难此曹皆处女,惟公一个是奇男。

一门忠孝真难得,六代衣冠孰与参。

墓草没头人不见,令人惆怅极无堪。

(0)

春晴

柳梢梅子暗春城,深院谁家曲水横。

海燕未来人斗草,野鸠相唤雨初晴。

韶光纵好都来几,客抱如今作么生。

风物不堪频检校,晓来花落半阶平。

(0)

十二月十七日病中立春

綵胜宫花闹九门,挽回和气入乾坤。

未教柳树誇青眼,先与梅花作返魂。

不见新蔬行节物,漫将一岁答春温。

病躯可是能顽巧,偏发天公造化恩。

(0)

为师席李上舍去智寿四首·其四

美景良辰幸与同,瓣香聊以祝南丰。

它年妙斡洪钧手,尽纳群生寿域中。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