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垆大冶不鼓铸,日本之银天下布。
团圆握之不盈把,易取货物纷无数。
光芒宝气在腰间,不畏饥驱不畏寒。
刓尽廉隅争资借,关津不惮行路难。
不胫而走似铜凫,贾人坐拥千金躯。
圆轮径寸利涉远,鬼物不敢萌揶揄。
中国银山高崱屴,利源乃让东洋国。
鬼夷挟此得自雄,孰使流通无壅塞?
古来为国收利权,太公乃有九府圜。
中华久不为此计,取利于民民日艰。
东洋幅?本穷窘,中国大度来蛮蠢。
失笑辄看龙子银,幕面特书「大日本」!
洪垆大冶不鼓铸,日本之银天下布。
团圆握之不盈把,易取货物纷无数。
光芒宝气在腰间,不畏饥驱不畏寒。
刓尽廉隅争资借,关津不惮行路难。
不胫而走似铜凫,贾人坐拥千金躯。
圆轮径寸利涉远,鬼物不敢萌揶揄。
中国银山高崱屴,利源乃让东洋国。
鬼夷挟此得自雄,孰使流通无壅塞?
古来为国收利权,太公乃有九府圜。
中华久不为此计,取利于民民日艰。
东洋幅?本穷窘,中国大度来蛮蠢。
失笑辄看龙子银,幕面特书「大日本」!
这首诗名为《银》,是清代诗人洪繻所作。诗中以“银”为线索,描绘了银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当时中国在经济管理上的缺失与日本的利用。
开篇“洪垆大冶不鼓铸,日本之银天下布”,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日本银的广泛流通,如同从洪炉大冶中铸造而出,遍布天下。接着“团圆握之不盈把,易取货物纷无数”,形象地描述了银块小巧,便于携带,可以轻易购买到各种货物。
“光芒宝气在腰间,不畏饥驱不畏寒”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银作为财富的象征,能够抵御生活的艰辛。然而,“刓尽廉隅争资借,关津不惮行路难”则揭示了人们为了获取银而可能做出的不择手段的行为,以及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运输银的艰难。
“不胫而走似铜凫,贾人坐拥千金躯”描绘了商人通过银的流通积累了巨额财富,如同铜凫般迅速传播。接着“圆轮径寸利涉远,鬼物不敢萌揶揄”赞扬了货币在便利交易、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作用。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当时中国在经济管理上的批评。“中国银山高崱屴,利源乃让东洋国”表达了对本国未能充分利用银资源,反而让外国获利的不满。接着“古来为国收利权,太公乃有九府圜”引用古代典故,讽刺了中国长久以来未能有效管理经济,导致国家利益受损。
最后,“中华久不为此计,取利于民民日艰。东洋幅?本穷窘,中国大度来蛮蠢”指出中国在经济政策上的失误,使得民众生活日益困苦,而日本却因银的流通而显得更为强大。诗人在结尾处以“失笑辄看龙子银,幕面特书「大日本」!”一句,以戏谑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一现象的无奈和讽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银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对中国经济管理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