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日榆林听鸟鸣,微风拂面晓烟轻。
纸钱麦饭谁家子,忽忆清明上冢行。
初日榆林听鸟鸣,微风拂面晓烟轻。
纸钱麦饭谁家子,忽忆清明上冢行。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清晨在榆林的景象。诗人通过"初日"和"微风拂面"的细节,展现了春天早晨的清新与宁静。"晓烟轻"更是烘托出一种淡淡的哀思氛围。接下来,诗人看到"纸钱麦饭",联想到这是祭扫先人的习俗,不禁勾起了对已故亲人的怀念,想起了自己曾经在清明节上坟的情景。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日常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亡者的深深怀念之情,体现了清明节的哀思主题。
门前客三千,帐下兵十万。
人生可意事,随手风雨散。
不如一编书,相伴过昏旦。
岂惟洗贫病,亦足捍患难。
老夫垂八十,岩电尚烂烂。
孤灯对细字,坚坐常夜半。
吾儿幸能继,书亦未残断。
安知不遭时,清庙荐玉瓒。
不然老空山,亦足化里闬。
我死斯言存,观者有追叹。
病夫喜山泽,抗志自年少。
有时缘龟饥,妄出丏鹤料。
亦尝厕朝绅,退懦每自笑。
正如怯酒人,虽爱不敢釂。
一从南昌免,五岁嗟不调。
朝廷每哀矜,幕府误辟召。
终然敛孤迹,万里游绝徼。
民风杂莫徭,封域近无诏。
凄凉黄魔宫,峭绝白帝庙。
又尝闻此邦,野陋可嘲诮。
通衢舞竹枝,谯门对山烧。
浮生一梦耳,何者可庆吊。
但愁瘿累累,把镜羞自照。
秋风戒寒雨三日,空村无人暮萧瑟。
北窗书生万卷书,齿豁头童真可惜。
轮囷新蟹黄欲满,磊落香橙绿堪摘。
兴来尚能气吞酒,诗成不觉泪渍笔。
士生蓬矢射四方,扫平河雒吾侪职。
湖中隐士倘可逢,握手与君谈至夕。
昨夜雨多溪水浑,不妨唤渡到西村。
出游始觉此身健,无食更知吾道尊。
药笈可赊山店酒,筇枝时打野僧门。
归来灯火茅檐夜,且复狂歌鼓盎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