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幽栖地,莲峰类削成。
入山惟竹径,过岭有江声。
泉咽危亭转,花开小院明。
悠悠行役客,宁复念浮生。
上士幽栖地,莲峰类削成。
入山惟竹径,过岭有江声。
泉咽危亭转,花开小院明。
悠悠行役客,宁复念浮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士在云栖山中幽居的情景。首句“上士幽栖地”,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环境的隐逸性质。接下来,“莲峰类削成”一句,以莲花般的山峰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山峰的峻峭与秀美。
“入山惟竹径”,说明进入这幽静之地,唯有竹林小径相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过岭有江声”,越过山岭,耳边传来江水潺潺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山行中的宁静与和谐。
“泉咽危亭转”,泉水在险峻的亭子旁低吟浅唱,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花开小院明”,小院中花儿盛开,照亮了整个空间,不仅增添了色彩,也寓意着内心的光明与希望。
最后,“悠悠行役客,宁复念浮生”,诗人以行役之客自比,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心境的抒发,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归宿,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美好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半天突兀斗姥阁,星河晓向檐前落。
春来拾级一登临,四野苍茫时自若。
莺啼花老春渐深,东风作恶吹荒林。
白云遥遥望仙境,彷佛犹闻钟磬音。
千秋宴罢洛阳宫,石郎从此归河东。
不念心胆推舅氏,再世俨谓他人翁。
南面中州北面虏,岁输金币割吾土。
阳城一捷讵为功,维翰和亲计罔补。
铁骑长驱入汴来,十万横磨剑锋摧。
禁苑调鹰浑未醒,穷庐啖饭何时回。
可怜一十六州地,三代而还不易治。
屈膝虏廷四百年,铁打此错同儿戏。
将取固舆资寇仇,靖康之难职此由。
嗟呼一寸黄金一寸土,石氏贻谋祸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