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阳不寓元,至阴不栖牝。
甲运疲屡周,谁续天地泯?
奈何身为蝣,镂斲到肝肾。
内寂灵与绵,上吉凶所眹。
胡尔不黄泉,而欲侣蝼蚓。
真阳不寓元,至阴不栖牝。
甲运疲屡周,谁续天地泯?
奈何身为蝣,镂斲到肝肾。
内寂灵与绵,上吉凶所眹。
胡尔不黄泉,而欲侣蝼蚓。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创作的《述意十六章》中的第十二章。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宇宙规律以及个体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
首句“真阳不寓元,至阴不栖牝”以阴阳二元对立的概念开篇,暗示着生命的两面性,阳刚与阴柔、活力与沉静的相互依存与转化。接着,“甲运疲屡周,谁续天地泯?”通过描述时间的循环往复,引出对宇宙永恒与个体生命短暂的对比思考,提出“续天地泯”的疑问,即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延续宇宙的意义。
“奈何身为蝣,镂斲到肝肾。”这一句将人比作蜉蝣,强调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同时“镂斲到肝肾”则表达了个体在追求生命价值时的执着与努力,即使是在身体的最深处也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内寂灵与绵,上吉凶所眹。”这里“内寂”与“灵与绵”形成对比,前者指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后者可能指的是生命力或精神的延续。而“上吉凶所眹”则提示了命运的不可预知性和生命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暗示了在面对吉凶时,内心应保持平和与坚韧。
最后,“胡尔不黄泉,而欲侣蝼蚓。”诗人以黄泉和蝼蚓为喻,表达对生命的终极归宿的思考,以及对与低等生物为伴的无奈与讽刺,反映了对生命价值和存在的深层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宇宙、个体与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