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谢玄晖,临峦且怅齐。
想非逢锦绣,应祗见蒿藜。
今日三千牍,昭天十六奎。
煌煌鸣佩璐,灿灿动旌霓。
服众称擒虎,超群许拔犀。
品轻龙尾砚,时样凤头篦。
弃若文公席,危如墨子梯。
只宜驰大路,争可访幽蹊。
我亦惭强韵,君能出巨题。
笑言容委曲,良宴幸招携。
黄菊开应满,清霜压莫低。
谁人倾鲁酒,更复啖韩鸡。
何事谢玄晖,临峦且怅齐。
想非逢锦绣,应祗见蒿藜。
今日三千牍,昭天十六奎。
煌煌鸣佩璐,灿灿动旌霓。
服众称擒虎,超群许拔犀。
品轻龙尾砚,时样凤头篦。
弃若文公席,危如墨子梯。
只宜驰大路,争可访幽蹊。
我亦惭强韵,君能出巨题。
笑言容委曲,良宴幸招携。
黄菊开应满,清霜压莫低。
谁人倾鲁酒,更复啖韩鸡。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再和》,通过对谢玄晖(南朝齐代诗人谢朓)的追忆和对其才华的赞美,表达了对高雅文学的向往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诗人感叹谢玄晖如果生活在今日,或许只能见到平凡的蒿藜,而非锦绣繁华。他想象谢朓的才情如同三千牍的繁复,十六奎的光彩,佩璐、旌霓般的华美。然而,这些才华在现实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闲置,如文公席的弃置,墨子梯的危险。
诗人认为谢玄晖的才华更适合在大道上施展,而不是在偏僻的小径中寻找。他自谦自己的韵律不足,但赞赏对方能提出宏大主题。邀请友人共饮,希望在欢宴中交流思想,共享黄菊盛开、秋霜压枝的美好时节。最后以饮酒和美食相邀,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谢玄晖才情的敬仰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