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话别短长亭,曲唱阳关不忍听。
倚马赠行思折柳,踌躇未放柳条青。
依依话别短长亭,曲唱阳关不忍听。
倚马赠行思折柳,踌躇未放柳条青。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深情与不舍。首句“依依话别短长亭”,以“依依”二字开篇,生动地刻画出离别时的缠绵悱恻,短长亭则点明了地点,营造出一种送别的氛围。次句“曲唱阳关不忍听”,引用了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境,通过唱曲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而“不忍听”三字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强烈。
第三句“倚马赠行思折柳”,“倚马”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形容文思敏捷,这里借指送别时即兴赋诗或赠言。而“折柳”则是古代送别时的传统习俗,寓意着离别后的思念和期待重逢,这一细节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
最后一句“踌躇未放柳条青”,“踌躇”表示犹豫不决,这里形象地描绘了送别者在柳条尚未抽青之时,仍不愿离去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哀愁与不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文化元素,展现了送别场景中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世界。
承明用儒将,那知有程李。
坐制犬羊群,泥封一丸耳。
平生晋公子,从者皆国士。
谁为彀中游,狐赵何难拟。
前年出城西,祖饯长者辙。
绿鬓豪伟郎,还镳共炎热。
蜀道非天涯,暂离非永诀。
况乃赴官期,留者思奋决。
人情殊易堪,信未恶时节。
今晨西城出,景物旧森列。
金莲认高楼,感叹成哽咽。
不见昔年人,还为昔年别。
此别异昔年,骨月心欲折。
此行异昔年,衰蹇方折阅。
聊为稻粱谋,途窘计所拙。
人生足忧患,乐事多歇灭。
连年琼芘卷,荒寂人迹绝。
况我薄命人,悲辛复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