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叠叠双眸短。梦魂夜趁行人远。千里共襟期。
吟风饮月时。碧溪穿翠峡。雪意蓬萧飒。
安得翅飞来。冲寒同访梅。
云山叠叠双眸短。梦魂夜趁行人远。千里共襟期。
吟风饮月时。碧溪穿翠峡。雪意蓬萧飒。
安得翅飞来。冲寒同访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作品。从艺术风格和用辞来看,诗人在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情感寄托,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云山叠叠双眸短"一句,通过形象地描述层叠的云山与眼前景物的距离感,不仅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深,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意境中对远近法的运用。
"梦魂夜趁行人远"则是借用夜晚行人的形象,表达梦魂随风飘忽,无法触及远方亲友的心情。这里的“梦魂”既指夜间的梦幻,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
"千里共襟期"一句,以“襟”比喻心灵相通,表达了诗人与远方亲友之间虽远但仍相连的心情。这种表述手法常见于唐宋时期的诗词中,用以强调情感的超越空间的特性。
"吟风饮月时"则是描绘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自在状态,以吟咏风,饮啜月光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这种境界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与天地合其德”的哲学思想。
"碧溪穿翠峡"和"雪意蓬萧飒"两句,通过对山川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也让人感受到诗人胸中壮阔之美。这里的“碧溪”、“翠峡”和“雪意蓬萧飒”,都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常用来形容山水景色的词汇。
"安得翅飞来"则是表达诗人对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渴望。这里的“翅”比喻为鸟类之翼,象征着自由和解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的意象之一。
最后一句"冲寒同访梅"则是在描绘诗人与友人共同去探访梅花的情景。“梅”在中国文化中往往象征着坚贞不屈、独自迎寒的高洁品格,这里通过探梅之举,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境遇的超然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思与对远方亲友的情愫。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考,如对自然界的崇拜与生命境遇的超脱,这些都是宋代文学特有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