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情逼我行,冒砾忘瘢胝。
明知大事去,犹作平安期。
决眦望东云,垂天旷无依。
下凝深黯光,不见一鸟飞。
颇传哀泽鸿,多受罗网鞿。
相势或远飏,苍莽究何归?
忠襄有名裔,赤角森神骓。
夙昔百战身,能振天山堕。
胡竟懦气乘,坐视万屋灰。
闻率麾下军,纵辔先远驰。
宜使敌势閒,不捣遂登陴。
斯时百里中,何地堪立锥?
但听愁哭声,隐隐风头吹。
绕渡多逸兵,弓刀弃如遗。
仓卒不择路,未识行何之。
消息畏探问,孑影顾可悲。
性命苟尽存,复何惜流离?
平川静漂叶,海气蒙午晖。
唤渡吾独东,往蹴虎口危。
急情逼我行,冒砾忘瘢胝。
明知大事去,犹作平安期。
决眦望东云,垂天旷无依。
下凝深黯光,不见一鸟飞。
颇传哀泽鸿,多受罗网鞿。
相势或远飏,苍莽究何归?
忠襄有名裔,赤角森神骓。
夙昔百战身,能振天山堕。
胡竟懦气乘,坐视万屋灰。
闻率麾下军,纵辔先远驰。
宜使敌势閒,不捣遂登陴。
斯时百里中,何地堪立锥?
但听愁哭声,隐隐风头吹。
绕渡多逸兵,弓刀弃如遗。
仓卒不择路,未识行何之。
消息畏探问,孑影顾可悲。
性命苟尽存,复何惜流离?
平川静漂叶,海气蒙午晖。
唤渡吾独东,往蹴虎口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穿越夹田桥时,偶遇从横山逃来的士兵的场景。诗中充满了紧张与悲凉的氛围,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不安。
首句“急情逼我行”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急迫感,仿佛有什么紧急的事情需要他立即行动。接着“冒砾忘瘢胝”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不顾脚下的砾石,全然忘记了伤痛,表现出一种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
“明知大事去,犹作平安期”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现状的无奈,尽管知道前方可能有大难临头,但仍抱有一丝希望,期待一切能够平安度过。
“决眦望东云,垂天旷无依”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诗人眺望远方的景象,天空广阔而孤独,没有依靠,暗示了他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迷茫。
接下来的几句“下凝深黯光,不见一鸟飞”,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阴沉和寂静,连鸟儿都不愿停留,更增添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战争残酷的深切感受。
“颇传哀泽鸿,多受罗网鞿”通过比喻,将逃兵比作被罗网困住的鸿雁,表达了他们处境的艰难和无助。
“相势或远飏,苍莽究何归?”则表达了对这些逃兵未来的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他们或许会逃向远方,但最终的归宿又在哪里?
“忠襄有名裔,赤角森神骓”这一句,似乎在赞美那些英勇的战士,他们的后代依然继承着忠诚与勇敢的精神,如同神骓(一种传说中的神马)般威武。
“夙昔百战身,能振天山堕”强调了这些战士们在过去的战斗中所展现出的英勇和牺牲精神,即使面对天山般的困难,也能够挺身而出,奋力一搏。
“胡竟懦气乘,坐视万屋灰”揭示了战争中敌方的怯懦和坐视不救,导致无数房屋化为废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闻率麾下军,纵辔先远驰”描述了诗人得知情况后,率领部下迅速行动,意图改变局势,表现了他的果断和责任感。
“宜使敌势閒,不捣遂登陴”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行动,让敌人陷入被动,从而保护城池免受攻击。
“斯时百里中,何地堪立锥?”感叹在如此广阔的战场上,几乎找不到可以立足之地,突显了战争的浩大和战场的险恶。
“但听愁哭声,隐隐风头吹”描绘了战场上的凄惨景象,只有愁苦的哭声在风中回荡,充满了悲伤和绝望。
“绕渡多逸兵,弓刀弃如遗”说明了战场上散落的士兵和遗弃的武器,展现了战争的混乱和士兵们的无助。
“仓卒不择路,未识行何之”表达了士兵们在仓促之间选择逃跑,不知下一步该走向何方,体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迷茫和恐慌。
“消息畏探问,孑影顾可悲”则反映了士兵们害怕被发现,孤零零的身影让人感到悲哀,体现了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孤独。
“性命苟尽存,复何惜流离?”表达了即使生命受到威胁,也不再在乎生活的颠沛流离,体现了士兵们在生死边缘的豁达和坚韧。
“平川静漂叶,海气蒙午晖”描绘了战场周围的宁静和平静,与战场上的混乱形成对比,暗示了战争结束后,大地将恢复平静。
“唤渡吾独东,往蹴虎口危”最后两句,诗人决定独自向东渡河,前往危险的虎口,可能是为了寻找安全的地方,或是为了继续参与战斗,体现了他的决心和勇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以及在逆境中仍保持的勇气和希望。
吴兴水为州,诸山若浮萍。
况此一培塿,琐屑世未名。
所欣渔樵居,乃与缁锡并。
种竹有万竿,结茅无十楹。
老僧解人意,踪履能相迎。
芳草被行径,朱藤暗岩扃。
萧条空阶暮,日照莓苔青。
犹嫌所历卑,未极游眺情。
耸身白云上,始见春申城。
想当高会时,楼观飞青冥。
竭海荐罍勺,穷山羞鼎铏。
安知千载后,寂寞无人行。
煌煌冠盖区,壤壤狐兔茔。
归来朱门客,听此松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