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曾何损,乘云海上生。
共怜今夕好,还似旧时明。
银汉金波浅,冰轮桂魄轻。
蛾眉天万里,羌笛夜三更。
牛女星犹在,嫦娥恨未平。
镜光疑渐满,延侍不胜情。
缺月曾何损,乘云海上生。
共怜今夕好,还似旧时明。
银汉金波浅,冰轮桂魄轻。
蛾眉天万里,羌笛夜三更。
牛女星犹在,嫦娥恨未平。
镜光疑渐满,延侍不胜情。
这首诗以“残月如新月”为题,由明代诗人庞尚鹏所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残月之美与诗人对月的深情。
首联“缺月曾何损,乘云海上生”,开篇即以“缺月”入诗,却并不给人以残缺之感,反而通过“乘云海上生”的想象,赋予了残月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那残月在云海之上重生,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颔联“共怜今夕好,还似旧时明”,表达了诗人与他人共同欣赏这美好月色的情感,同时又将今夕之月与往昔之月相比较,强调了月色的恒久不变,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颈联“银汉金波浅,冰轮桂魄轻”,进一步描绘了月色的清冷与明亮,将月比作“冰轮”和“桂魄”,不仅形象生动,也暗示了月的高洁与神秘。同时,“银汉”与“金波”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尾联“蛾眉天万里,羌笛夜三更”,通过“蛾眉”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月牙形的残月,与“天万里”相结合,营造出辽阔无垠的宇宙景象。而“羌笛夜三更”则引入了听觉元素,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最后一联“牛女星犹在,嫦娥恨未平。镜光疑渐满,延侍不胜情”,将目光转向银河系中的牛郎织女与嫦娥,表达了对神话故事中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同时,诗人借“镜光疑渐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逐渐加深,难以自抑。
整首诗通过对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嘉兴陆长官,遗我尺素书。
报云钧天诏九地,夺我好友张雪湖。
雪湖翩翩上天去,下视尘滓知何如。
因依未去时,泠然山泽癯。
万象困搜搅,撚断苍髯须。
十年不调闭户居,铁石不受烟火腴,辟俗如辟豕负涂。
后来稍稍低簪裾,百步掩鼻犹反趋。
官高金多娇妻奴,蠛蠓乱眼才斯须。
填门只有长者车,北海尊酒无时无,明朝一饭欠宿储。
印泥指爪嗟鸿鹄,精明定化为兰菊。
纫称骚人陆离佩,英泛绿尊浇魁雷。
骚人之腹秋蝉清,吐芳腾馥日日新。
纷纷郁郁仍轮囷,散为天地无边春。
止止天连碧,沉沉镜不磨。
渊源端有自,潢潦尽从他。
清可临流赋,浑贻濯足歌。
中津谁击楫,后进自盈科。
亦有西驰者,其如北注何。
还元虽一味,到了不同波。
至洁清严濑,孤忠叹汨罗。
勺贪惩俗下,汲酿乐天和。
洗耳成轻去,乘槎倘重过。
咸池升晓日,何必挽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