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笛鸠兹路,银河耿未收。
江帆凉近月,夜水白沈楼。
树出天门晓,潮生海国秋。
乡园西望近,归梦满吴头。
残笛鸠兹路,银河耿未收。
江帆凉近月,夜水白沈楼。
树出天门晓,潮生海国秋。
乡园西望近,归梦满吴头。
这首清代诗人潘慎生的《晓发芜湖》描绘了一幅清晨启程的旅途画面。首句“残笛鸠兹路”,以断续的笛声唤起对鸠兹古道的记忆,营造出一种离别或远行的氛围。次句“银河耿未收”,暗示黎明时分银河尚未完全隐退,星光依然明亮,为旅程增添了神秘与静谧。
“江帆凉近月”描绘了江面上孤帆独行,凉意渐浓,临近明月,渲染出秋夜的清凉和寂寥。接下来,“夜水白沈楼”进一步刻画了夜晚水面映照着白色楼宇的景象,显得静谧而深远。
“树出天门晓”转而描绘天边曙光初现,树木在晨光中显现,显示出旅程中的自然变换。最后一句“潮生海国秋”,以海潮的涌动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同时也暗含思乡之情,因为“乡园西望近”,诗人遥望家乡的方向,心中充满归乡之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早秋时节从芜湖出发,踏上归乡之路的心境,寓情于景,意境深远。
钓罢红衣岸,正人在,麝亭东。
盘冰雪藕,笛风凄柳,霜月当枫。
鱼榔韵响波微动,白鸥四散无踪。
引遥眸、星星火,迷离掩映孤篷。
帆落舣蒹葭,村沽醉渔翁。
罢钓篝火,夜色起潜鳞,在水绿灯红。
叹趋炎、投暗为明,华堂烛、焚身等飞虫。
凭栏意、俯仰息机,观云太空。
腹稿林峦,首邱云水,弹指须臾即现。
泉脉蜿蜒,费芒藤寻遍。
喜霎逢、龙吻飞珠,蛇鳞赴万,音韵琤瑽千变。
倦客临流,比依松多健。濯足风前,快慰扶桑愿。
休再恼,听孺子、沧浪歌怨。状谱清泠,洒肝肠寒战。
问出山、忙碌凭谁劝。暂留我、清涤可怜面。
凉沁苔扃,胜淞图分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