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苦怀六首·其一》
《苦怀六首·其一》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我行荒野间,风埃苦浩浩。

嗟汝后生者,惟恐不见老。

世事如霜木,颜色尽枯槁。

愁来不即死,反为命所恼。

今人真小儿,语话尚痴倒。

不辨亲与仇,得食即为好。

焉知父母心,茹痛伤怀抱。

难报三春晖,满地皆芳草。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苦怀六首(其一)》,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后辈无知、人性冷漠的忧虑。

首句“我行荒野间,风埃苦浩浩”,诗人独自一人在荒野中行走,风沙弥漫,环境恶劣,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孤独。接着,“嗟汝后生者,惟恐不见老”,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担忧溢于言表,担心他们不懂珍惜时光,终将老去而无所成就。

“世事如霜木,颜色尽枯槁”一句,以霜木比喻世事的无情和人的衰老,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愁来不即死,反为命所恼”,诗人感叹即使面对死亡,也难以摆脱命运的束缚,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今人真小儿,语话尚痴倒”,诗人对当代人的无知和言行举止的幼稚表示讽刺,认为他们缺乏深思熟虑。“不辨亲与仇,得食即为好”,进一步揭示了人性的冷漠,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亲情与友情。“焉知父母心,茹痛伤怀抱”,诗人哀叹人们忘记了父母养育之恩,内心充满痛苦与悲伤。

最后,“难报三春晖,满地皆芳草”,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冷漠与疏离。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访陈舟峰秀才读书处赋赠

闭门开卷日何长,草木萎黄又见苍。

坐榻几穿当膝处,飞萤多入照书囊。

荒庭鸟迹翻朝几,古寺钟声到夜床。

揽镜莫须愁鬓发,凌云终自达明光。

(0)

寿王閒斋

不好为官早乞身,翛然平世作閒人。

林中筑室知山性,窗里焚香养谷神。

绛老六身推甲子,椿年千岁是秋春。

清泉白石长无改,应与先生结德邻。

(0)

江千春评事使南昌予适以事行部丰城走笔寄赠江雅善鼓琴因以琴为赋

古琴宛转作龙形,丝白桐坚各有名。

桐出峄山孤干植,丝从天汉七襄成。

何言异质元同调,不是知音岂发声。

水绿山空清夜里,如闻别鹤两方情。

(0)

病中柬缙上人二首·其一

夏日多荣木,凋伤感我生。

拘拘徒自笑,炯炯欲何营。

已觉芝苓误,无由羽翰成。

三尸如可僇,愿假伏魔兵。

(0)

和胡双华郡丞郡斋言怀见贻之作二首·其二

何事专城贵,偏多怀土心。

题诗常对吏,寄兴在抽簪。

长物看青组,幽期览素琴。

愧持巴里曲,欲缓越人唫。

(0)

送谢生诜辞亲应举

闽楚千馀里,归程草色通。

乡人推射策,严父教移忠。

问绢亲闱里,题诗客路中。

汉庭方爱少,去作一终童。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