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图作元夜,剪纱累红莲。
天欲下膏泽,万瓦飞流泉。
烧灯雨何损,不过市井喧。
春若无此雨,从谁觅丰年。
痴儿騃女临管弦,见雨不止意缺然。
百千灯光祗照夜,山下一犁知几钱。
人间万事有轻重,况是作止当从天。
人图作元夜,剪纱累红莲。
天欲下膏泽,万瓦飞流泉。
烧灯雨何损,不过市井喧。
春若无此雨,从谁觅丰年。
痴儿騃女临管弦,见雨不止意缺然。
百千灯光祗照夜,山下一犁知几钱。
人间万事有轻重,况是作止当从天。
这首宋诗《壬申年封州自正旦雨至元宵不止》由郑刚中所作,描绘了元宵节期间连日降雨的情景。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将雨水比喻为上天的恩赐,象征着丰年的希望。他观察到人们在雨中欢庆元宵,尽管雨势较大,但并未影响节日的热闹气氛,反而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人图作元夜,剪纱累红莲",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雨中仍尽力营造元宵佳节的喜庆景象,即使雨滴如红莲般密集。"天欲下膏泽",表达出对雨水滋润大地的期盼,暗示丰收的到来。"烧灯雨何损,不过市井喧",说明即使雨中放灯,人们的活动并未因此受阻,反而增添了市井生活的喧嚣。
"春若无此雨,从谁觅丰年",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没有这场雨,春天的丰收就无从谈起。"痴儿騃女临管弦,见雨不止意缺然",通过描绘孩子们的失望,反映出人们对雨水的期待和对丰收的渴望。
最后两句"人间万事有轻重,况是作止当从天",诗人以哲理性的语言总结,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雨水的降临与否是天意,人们应当顺应自然,接受并欣赏这种变化。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期间的雨景,寓含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出诗人对农事和民生的关注。
蟋蟀啼阶叶飘井,秋月还来照人影。
锦衾罗帷愁夜长,翠带瘦断双鸳鸯。
幽兰裛露露珠白,零落花香葬花骨。
秋深夜冷谁相怜,知君此时眠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