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啼阶叶飘井,秋月还来照人影。
锦衾罗帷愁夜长,翠带瘦断双鸳鸯。
幽兰裛露露珠白,零落花香葬花骨。
秋深夜冷谁相怜,知君此时眠未眠。
蟋蟀啼阶叶飘井,秋月还来照人影。
锦衾罗帷愁夜长,翠带瘦断双鸳鸯。
幽兰裛露露珠白,零落花香葬花骨。
秋深夜冷谁相怜,知君此时眠未眠。
这首《秋夜曲》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动人的秋夜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孤独,以及主人公内心的忧愁与思念。
首句“蟋蟀啼阶叶飘井”,以秋夜特有的声音——蟋蟀的鸣叫和落叶的飘落,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接着,“秋月还来照人影”一句,将月光与人的影子结合,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主人公孤独的身影在月下显得格外清晰。
“锦衾罗帷愁夜长,翠带瘦断双鸳鸯”两句,通过描写主人公寝具的华美与内心的愁绪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孤独与寂寞的情绪。锦被与罗帷的奢华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空虚,而“翠带瘦断双鸳鸯”则以断裂的翠带象征着情感的破碎,双鸳鸯的消失更是寓意着爱情的消逝。
“幽兰裛露露珠白,零落花香葬花骨”描绘了秋夜中的自然景象,幽兰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洁白,零落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仿佛是为逝去的生命哀悼。这一场景既美丽又哀伤,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最后,“秋深夜冷谁相怜,知君此时眠未眠”表达了主人公对陪伴的渴望与孤独的无奈。在这寒冷的秋夜,无人能理解或陪伴自己,只希望对方能够知晓此刻的自己是否还在辗转难眠。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夜的静美与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是一首充满深意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