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印支公僻,输瓶座首能。
咒言听似鸟,梵字写如藤。
托钵施仙饭,支床面佛灯。
一身犹不用,何处有三乘。
买印支公僻,输瓶座首能。
咒言听似鸟,梵字写如藤。
托钵施仙饭,支床面佛灯。
一身犹不用,何处有三乘。
这首《异僧》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描绘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僧人形象,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态度,充满了神秘与超脱的气息。
首句“买印支公僻”,以“买印”隐喻僧人的修行生活,暗示其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常人的道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接着“输瓶座首能”,通过“输瓶”这一动作,展现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简朴与专注,他们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修行之中,不为外物所动。
“咒言听似鸟,梵字写如藤。”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修行方式。咒语诵读如同鸟鸣,既表现了其修行的专注与虔诚,也暗示了修行过程中的自然和谐之美。梵文书写如藤蔓般蜿蜒曲折,不仅体现了文字的美感,更寓意着修行之路的漫长与曲折。
“托钵施仙饭,支床面佛灯。”这两句描述了僧人的日常生活情景。托钵行乞,施予仙饭,象征着僧人与世无争、慈悲为怀的精神;支床面佛灯,则展示了他们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即使在最简单的生活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光明与平静。
最后,“一身犹不用,何处有三乘。”表达了僧人对于物质的淡泊和对佛法的深入理解。他们认为,真正的修行并不在于物质的拥有或失去,而在于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增长。这里的“三乘”指的是佛教中的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代表了不同层次的修行境界。僧人认为,无论处于何种修行阶段,只要心向佛法,皆可达到最终的解脱。
综上所述,《异僧》一诗通过对一位独特僧人的生活细节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修行精神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向往。
打荷看急雨,吞月任行云。
夜半蚊雷起,西风为解纷。
清泉数斛关幽事,生见镜中鱼往来。
浮萍蚀尽秋月面,霜为一磨如匣开。
城西冷叟半忙闲,人道王阳得早还。
四望楼台皆我有,一原花竹住中间。
初无狗盗窥篱落。
底事蛾眉失锁关。
每为朝天三十里,时时惊枕梦催班。
素琴声在时能听,白鸟盟寒久未寻。
眼见野僧垂雪发,养亲原不顾朱金。
开泉浸稻双涧水,煨笋充盘春竹林。
安得一廛吾欲老,君听庄舄病时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