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尊前话壮游,骚人犹赋古中秋。
虚空蟾兔经千劫,大地龙蛇起百忧。
蛾影远投将烬烛,笛声多在最高楼。
中庭儿女团栾会,笑指姮娥在上头。
九日尊前话壮游,骚人犹赋古中秋。
虚空蟾兔经千劫,大地龙蛇起百忧。
蛾影远投将烬烛,笛声多在最高楼。
中庭儿女团栾会,笑指姮娥在上头。
此诗《中秋夜与儿女话日本杂事》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徐兆玮所作。诗中描绘了中秋佳节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同时融入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思考。
首句“九日尊前话壮游”,以“九日”点明时令,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常在此日饮酒聚会,诗人借此回忆往昔壮游的经历,引出下文对历史的回顾。
“骚人犹赋古中秋”,“骚人”泛指文人,此处借指诗人自己,表达即使在古代的中秋之夜,文人们仍能创作出传世佳作,暗示了中秋佳节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思绪的重要时刻。
“虚空蟾兔经千劫,大地龙蛇起百忧”,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虚空中的蟾兔代表月亮,历经千年不变,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而大地上的龙蛇则寓指人间的纷扰和忧愁,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沧桑变化的感慨。
“蛾影远投将烬烛,笛声多在最高楼”,这两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远处的飞蛾在即将熄灭的烛光中投下影子,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高楼上悠扬的笛声,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最后,“中庭儿女团栾会,笑指姮娥在上头”,诗人将目光转向家庭,描述了中秋之夜全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孩子们在庭院中嬉戏,欢声笑语中,诗人抬头望向天空,仿佛看到了嫦娥的身影,寓意着团圆与美好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中秋佳节这一特定情境,融合了个人经历、历史反思、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家庭团聚的珍视之情。
天付红颜,便交付、一生愁绪。
浑不管、飘帘落溷,名花无主。
玳瑁才栖梁上燕,胭脂又吼闺中虎。
是前生、注定恶姻缘,佳人苦。叶子戏,樗蒲博。
锦作账,珠为箔。有风流夫婿,相嘲相谑。
姊妹甘心推福命,儿曹转眼登台阁。
看妆成、绿鬓尚如初,佳人乐。
零玉连环,碎珠络索,清香几缕团聚。
莲舌挑圆,樱唇收小,春满玉人娇酺。
玲珑不断,早吐出、牟尼无数。
应胜香焚宝鸭,空成篆文回互。帘前绛纱密护。
怕团团、被风吹去。万种圆融全仗,慧心吞吐。
看取阑干稳度,又四角、垂垂化珠露。
散了冰轮,氤氲再补。
袅凉飔一剪,裁万缕、羃晴烟。
渐媚眼舒青,修眉晕绿,丰姿翩翩。嫣然。
乍眠未起,便餐它秀色也生怜。
点缀园林入画,日斜扶出秋千。年年。肠断灞桥边。
难系别离船。争叶密藏莺,丝长罥蝶,不似春前。
缠绵。嫩黄褪尽,怕韶光还未肯留连。
休说萍因絮果,玉关芳讯谁传。
黛泼山眉,青回柳眼,愔愔天气初晴。
又到花朝,彩幡红飐苔阴。
曲阑干外东风软,破春愁、燕语忪惺。
暗消凝,几日春寒,瘦了梅魂。
桃花潭主殷勤甚,借名流池馆,小盍朋簪。
伫月人疏,一痕新绿黏云。
银灯细缀星光璨,听谁歌、金缕声清。
嘱啼莺,绾住韶光,莫便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