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名都,其俗尚敦朴。
亡徒顷为盗,刺史安与角。
田野遂焦熬,蒿莱思沃濯。
兹虽得甘露,向已苦风雹。
更张固所重,下令未宜数。
且观道傍碑,文字今已剥。
南阳汉名都,其俗尚敦朴。
亡徒顷为盗,刺史安与角。
田野遂焦熬,蒿莱思沃濯。
兹虽得甘露,向已苦风雹。
更张固所重,下令未宜数。
且观道傍碑,文字今已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孙司谏知邓州》,通过对南阳地区风俗的描绘,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的问题。首句“南阳汉名都”点出邓州的历史地位,接着“其俗尚敦朴”赞美当地人民淳朴的民风。然而,“亡徒顷为盗”暗示了社会治安的恶化,盗贼横行,与前任刺史的治理形成对比。“田野遂焦熬,蒿莱思沃濯”形象地描述了农田荒芜,百姓渴望恢复生机的景象。
诗人认为,虽然当前局势艰难,但频繁更换政策并非良策,应该谨慎行事。“更张固所重,下令未宜数”表达了对政策调整的深思,强调稳定和适度的重要性。最后,“且观道傍碑,文字今已剥”以路边石碑上的字迹模糊,暗示历史的沧桑变迁,也寓言了当下政策执行的成效不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叙事和象征手法,揭示了社会问题并提出了治政建议,体现了梅尧臣关注民生、倡导稳健施政的儒家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