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白醉昏昏,狂歌秋复春。
一生耽酒客,五度弃官人。
异世陶元亮,前生刘伯伦。
卧将琴作枕,行以锸随身。
岁要衣三对,年支谷一囷。
园葵烹佐饭,林叶扫添薪。
没齿甘蔬食,摇头谢缙绅。
自能抛爵禄,终不恼交亲。
但得杯中渌,从生甑上尘。
烦君问生计,忧醒不忧贫。
头白醉昏昏,狂歌秋复春。
一生耽酒客,五度弃官人。
异世陶元亮,前生刘伯伦。
卧将琴作枕,行以锸随身。
岁要衣三对,年支谷一囷。
园葵烹佐饭,林叶扫添薪。
没齿甘蔬食,摇头谢缙绅。
自能抛爵禄,终不恼交亲。
但得杯中渌,从生甑上尘。
烦君问生计,忧醒不忧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醉心酒客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开篇“头白醉昏昏,狂歌秋复春”写出了诗人在醉酒中对时光流转的无所谓态度,不仅形容其年华老去,更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不拘小节的情怀。
接着,“一生耽酒客,五度弃官人”透露了诗人的生活轨迹,他选择了游离于仕途之外的自由自在。这里的“五度弃官”,既可以理解为实际上的多次辞官,也可视作对官场生涯的彻底拒绝。
“异世陶元亮,前生刘伯伦”则是诗人以历史人物自比,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和追求。陶渊明(字元亮)和刘伶(字伯伦),皆为古代隐逸之士,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深受后世推崇。
“卧将琴作枕,行以锸随身”描绘了诗人对音乐与自由生涯的热爱。琴是文人雅士所钟爱的乐器,而锸则可能象征着一种自由不羁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岁要衣三对,年支谷一囷”表达了一种简朴而自足的生活状态,无需过多奢侈,只求温饱即可。
“园葵烹佐饭,林叶扫添薪”则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生存之道的写照。园中的葵菜、林间的落叶,都成了他维持生活的手段。
“没齿甘蔬食,摇头谢缙绅”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对待简单的食物都心存感激,对于世俗的荣华富贵却报以淡漠。
最后,“自能抛爵禄,终不恼交亲。但得杯中渌,从生甑上尘”表明了诗人对于名利地位的彻底放弃,以及对酒精带来的快乐与逃避现实的依赖。他只求在酒中找到片刻的欢愉,不愿为了世俗关系而烦恼。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隐逸形象。这种不羁自由的人生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璧月临朱拱,金飙拂翠帘。
三秋逢节爽,七帙喜筹添。
天府曾通藉,云林早养恬。
仙才原卓荦,耆德愈撝谦。
秫种陶潜酒,车悬郭贺幨。
双珠明老蚌,万轴富牙签。
脔脯麟堪擘,如瓜枣已甜。
宾筵欢颂祷,五福几人兼。
武夷之山天下奇,溪流九曲清涟漪。
峰峦秀拔耸霄汉,仙灵往往来栖迟。
大王峰高号天柱,玉女亭亭更媚妩。
弱水源通天鉴池,升真洞接蓬菜圃。
访道曾闻十二仙,披衣同谒魏子骞。
龙潭领得飞升诀,凡骨一蜕三千年。
幔亭开宴曾孙列,凌空万仞虹桥设。
宾云几曲彩霞飞,铁笛一声山石裂。
翠屏丹灶尚依然,悠悠往事人空传。
控鹤大仙缈何去,谁能契此清都缘。
冯生名挂天台藉,足蹑天梯访仙迹。
崖头招鹤鹤初还,岩下搴华华吐色。
箕踞长吟看水帘,一编寄我西来鹣。
安得乘风振羽臂,与君重访张金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