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调不复作,清流空自清。
荒台馀藓迹,曲涧尚琴声。
谁是知音者,同深吊古情。
好凭双赤鲤,为我寄平生。
古调不复作,清流空自清。
荒台馀藓迹,曲涧尚琴声。
谁是知音者,同深吊古情。
好凭双赤鲤,为我寄平生。
这首《琴溪》由清代诗人陈熙治所作,通过描绘琴溪的景象,表达了对古风不再的感慨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深深叹息。
首句“古调不复作”,点明了主题——古风的消逝。这里的“古调”不仅指音乐的旋律,更象征着传统与文化的精髓。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传统的韵味和精神似乎已不再被人们所创作或传承,流露出一种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哀愁。
接着,“清流空自清”一句,以水的清澈自喻,暗示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尽管环境依然纯净美好,但缺少了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内涵,显得有些孤寂和落寞。这里的“清流”既是自然界的水流,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荒台馀藓迹,曲涧尚琴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琴溪周围的景象。荒废的台地上长满了青苔,象征着往日繁华的遗迹;而弯曲的山涧中,还能听到琴声回响,这琴声或许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或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谁是知音者,同深吊古情”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寻的感慨。在这样一个时代,能够理解并共鸣于这种对古风的怀念之情的人,恐怕已经不多。这句话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流露出了一种孤独感。
最后,“好凭双赤鲤,为我寄平生”一句,以传说中的赤鲤作为载体,寄托了诗人想要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传递出去的愿望。赤鲤在这里象征着使者或信使,通过它们,诗人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心声传达给远方的知音,或是后人,以此延续那份对古风的追忆与敬仰。
整体而言,《琴溪》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眷恋以及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也富含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河影星涵,园枝风定,几重高阁帘卷。
回溯欢娱,渐觉鬓霜销半。
甚此际、淮水洗头,空久伫、画桥南畔。愁眄。
被嫠蟾深锁,广寒宫殿。茜袖笼香未暖。
负桂蕊浓熏,菊英初绽。恐是前情,已逐蛛丝飘断。
漫投箸、篆鼎残煤,待写恨、素秋团扇。留玩。
任分驰游侣,毂声雷转。
碧水浮鸥,江上送人,波共天阔。
谁知流到乡关,已是百回千折。
殊方暖候,最怕苒苒饧箫,飞花萦鬓都成雪。
偏记约归程,说今年春节。催发。
去帆如箭,唯听穿林,岸猿啼别。
千里江陵,无此风光奇绝。
石城重到,梦里柳绕秦淮,垂条不绾同心结。
摇荡木兰舟,有轻云笼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