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莲花山》
《过莲花山》全文
明 / 薛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莲峰海中出,天外郁盘盘。

避世因秦乱,入山皆宋冠。

徒空恤嫠纬,终不弄僚丸。

耿耿名犹在,茅堂迹已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莲花山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沧桑感。首句“莲峰海中出,天外郁盘盘”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莲花山从海中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雄伟形象,仿佛是天外之物,隐于茫茫大海之中,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接下来,“避世因秦乱,入山皆宋冠”两句,揭示了莲花山的历史背景。这里提到的“避世”和“秦乱”,暗示了莲花山曾是逃避战乱、寻求宁静之地,而“入山皆宋冠”则可能指的是山中居民或隐士多为宋代之后的人物,反映了该地区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的积淀。

“徒空恤嫠纬,终不弄僚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感慨。这里的“恤嫠纬”可能是指古代用来救济寡妇和孤儿的布匹,而“弄僚丸”则可能是借指某种权谋或玩弄权术的行为。这两句似乎在说,尽管曾经有人试图通过救济或权谋来改变命运,但最终这些努力都未能实现真正的变革或持久的影响。

最后,“耿耿名犹在,茅堂迹已寒”两句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响的长久记忆与现状的对比。这里“耿耿名”指的是那些虽已逝去但仍被人铭记的名字,而“茅堂迹已寒”则可能象征着曾经繁华或充满活力的地方如今已经荒凉冷清,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使得一切变得不再如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莲花山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以及对过往人物或事件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历史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关系的思考。

作者介绍

薛雍
朝代:明

薛雍,字子容,号拯庵,一号南潮。饶平人。亹子。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举人,以亲老不赴南宫试。亲没,数次会试不第。尝读书莲花山,从杨少默受良知之学,复留心经世,旁及天官律历。未仕而卒。有《南潮诗集》、《拯庵文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
猜你喜欢

拟古·其三

昔我窜横浦,佳致未易陈。偶经?头宿,溪山妙入神。

烟波横小艇,疑是古玄真。

逝言或生还,孤志良一伸。

别来已十载,念此渴生尘。

何当携我辈,径往莫问津。

谨勿思高官,惊忧可悲辛。

(0)

题琵琶亭

夜泊浔阳宿酒楼,琵琶亭畔荻花秋。

云沈鸟没事已往,月白风清江自流。

(0)

渔父词·其五

扁舟小缆荻花风,四合青山暮霭中。

明细火,倚孤松,但愿樽中酒不空。

(0)

登大明寺塔

寂寞南朝寺,徘徊北顾人。

钟声含晓籁,塔相涌仙轮。

吊古千龄恨,观空万法尘。

三车何处在,归鞅欲迷津。

(0)

送赵奉礼

日出东郊郢路分,斑骓嘶断怅离群。

汉庭习蕝仙曹远,楚驿攀梅使绶薰。

蚁酎百壶凝桂溢,鹄歌三阕转珠闻。

登临如赋兰台事,十二峰前尽有云。

(0)

俞延禧进古涧松以诗赐之

荦确奔流泻玉虹,凛然云干拟蟠空。

红尘车马稠如织,梦入苍烟万壑风。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