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漫春洲到处通,樯竿无数插空濛。
主人只爱堂前木,不放庐山入眼中。
水漫春洲到处通,樯竿无数插空濛。
主人只爱堂前木,不放庐山入眼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人张孝祥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漪澜堂周围水波荡漾、春意盎然的景象。"水漫春洲到处通,樯竿无数插空濛",开篇即以“水漫”二字点出春日水涨的特点,洲上春意正浓,船只如织,樯竿林立,与四周的雾气交融,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主人只爱堂前木,不放庐山入眼中”,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主人审美情趣的独特见解。主人似乎过于专注于堂前的树木,而忽视了远处的庐山美景,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片面追求和对更广阔视野的缺失。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审美观和人生境界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审美的巧妙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独特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
端坐息万虑,于此道心存。
江沱归雁集,杨柳落柴门。
刻符期邑吏,日晏已成昏。
相望不百里,曾莫思崩奔。
以为公家须,缓急义所敦。
尝抱慢令戒,空复婴忧烦。
藩芊蹂嘉蔬,颇伤主者恩。
虽非四邻物,祛除奚讨论?
小桥通北亭,涧涸青烟繁。
未明复来日,暂得辟尘喧。
尘喧不足辟,班马在丘樊。
远想高堂君,逝将反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