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流高屋影相追,水外疏星拂地垂。
吹绉葛衣风渐紧,滴残莼梦漏初迟。
三秋似月才生魄,四序如花半在枝。
砧韵虫声愁几许,旅人双鬓最先知。
萤流高屋影相追,水外疏星拂地垂。
吹绉葛衣风渐紧,滴残莼梦漏初迟。
三秋似月才生魄,四序如花半在枝。
砧韵虫声愁几许,旅人双鬓最先知。
这首清代诗人高其倬的《不寐》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秋夜画面。首句“萤流高屋影相追”,通过萤火虫在高大屋檐下飞舞,投下的光影摇曳,展现出夜晚的幽深和流动感。次句“水外疏星拂地垂”,进一步描绘了星空的寥落,星星仿佛低垂至水面,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吹绉葛衣风渐紧”写出了秋风的逐渐增强,轻轻吹动着葛衣,带来一丝寒意。接着,“滴残莼梦漏初迟”以漏壶的滴水声暗示夜已深沉,诗人难以入眠,梦境中的美味莼羹也被打断,寓言了内心的孤寂与思虑。
“三秋似月才生魄,四序如花半在枝”运用比喻,将秋天比作新月,既描绘了季节的转换,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砧韵虫声愁几许,旅人双鬓最先知”,通过砧声和虫鸣交织出的哀愁,以及旅人的白发,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人生的沧桑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寓情于景,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孤独无眠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