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是尘寰境,宁无栖隐心。
空香生绣陌,碧涧泻松阴。
我欲桃源去,人言山径深。
徘徊歧路侧,曙色动窗禽。
岂是尘寰境,宁无栖隐心。
空香生绣陌,碧涧泻松阴。
我欲桃源去,人言山径深。
徘徊歧路侧,曙色动窗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寻求隐逸生活的景象。诗人似乎在梦中游历,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岂是尘寰境,宁无栖隐心",开篇即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空香生绣陌,碧涧泻松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片幽静、充满自然之美的环境,香气弥漫在绣花小径上,碧绿的山涧中松树的阴影洒落其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前往桃源仙境的愿望,"我欲桃源去,人言山径深",桃源在这里象征着理想的避世之地,而"人言山径深"则暗示了通往理想之地的路途可能艰难且遥远。最后两句"徘徊歧路侧,曙色动窗禽",诗人站在岔路口,犹豫不决,曙光初现时,窗外的鸟儿开始活动,这一场景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人生的抉择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面对选择时的犹豫与期待。
独行千里尘,轧轧转征轮。
一别已多日,总看成老人。
洞庭雪不下,故国草应春。
三月烟波暖,南风生绿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