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方武成壶山韵》
《次方武成壶山韵》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图经云此有神仙,曾见壶公跳入年。

斫木人多山渐瘦,结庵僧去石谁眠。

鸟归半岭衔斜日,樵返疏村起远烟。

君若能抛尘里事,一龛共占野云边。

(0)
注释
图经:古代地理书籍,记录地方风土人情和历史遗迹。
壶公:传说中的仙人。
庵:小寺庙或修行者的住所。
樵:打柴的人。
尘里事:指世俗的事务或烦恼。
龛:供奉佛像的小室,此处指简陋的小屋。
翻译
据《图经》记载这里曾有仙人,亲眼见过壶公跃入山中。
砍柴的人多了,山上的树木渐渐稀疏,和尚离开后,石洞还有谁来歇息?
鸟儿归巢时掠过半山腰,夕阳斜照;樵夫砍柴归来,村庄升起袅袅炊烟。
如果你能抛开尘世之事,我们一同在山林中的小屋共享野云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壶公跳入壶山的仙境,以及壶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和谐共存。诗中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现出壶山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修行生活的向往。

"图经云此有神仙,曾见壶公跳入年"两句,直接点出了壶山是传说中的神仙居所,并且以壶公跳入壶山作为时间的度量,表明了壶山之神秘与仙境般的岁月流转。

接下来的"斫木人多山渐瘦,结庵僧去石谁眠"两句,则描绘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斫木)和修行者在山中建庵的场景。"山渐瘦"暗示了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而"石谁眠"则让人思考那些曾经静坐于此的僧侣们是否已经离去,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鸟归半岭衔斜日,樵返疏村起远烟"两句,从自然景观转向日落时分,描绘出鸟儿带着斜阳返回山岭,樵夫携带柴火回到稀疏的村庄,远处升腾的炊烟与日边融为一体,营造了一幅温馨而宁静的画面。

最后,"君若能抛尘里事,一龛共占野云边"两句,是诗人对读者的劝诫或自我期许,希望能够放下世间纷扰,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壶山这片仙境中寻找心灵的安顿。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深,通过对壶山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生活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次韵曾守立春席上七绝句·其一

泽国春归早,连门竞筑台。

夜来风力峭,疏片半飘梅。

(0)

从刘殿院借书

骨寒宜伴列仙臞,欲喜依刘计未疏。

自昔暗中人易记,到今名下士非虚。

欲从给事论奇字,拟向中郎得异书。

愿借牙签三万轴,为公一一辨蟫鱼。

(0)

三衢多碧轩

平生爱山心不足,寸碧已复明双眸。

暮年得此幽栖地,枕上烟岚万叠秋。

(0)

泊秦淮雪中一绝

不知门外月波寒,但觉樽前酒量宽。

向道东风莫吹去,暂教楚客作花看。

(0)

至宿闻陆昭中病痁

伟干亭亭叹辙鳞,弊裘破帽厌京尘。

一官耻作儿女态,扁舟去卜渔樵邻。

他乡未办饘粥计,何物更能寒热人。

努力扶持饱吃饭,秋风江上正鲈莼。

(0)

道出南浦见萧子庄十首·其十

我在龙潭直下居,西来应不少双鱼。

故人南浦如相忆,为寄平安尺素书。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