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运数,一旦遭逢。天涯长夜叹梦梦。
未惜宇宙托蜉蝣,空余禾黍慨王风。
眼前靡靡,心上忡忡。难免幽圜今固穷。
仰视青天与白日,冥冥照我此丹衷。
百年运数,一旦遭逢。天涯长夜叹梦梦。
未惜宇宙托蜉蝣,空余禾黍慨王风。
眼前靡靡,心上忡忡。难免幽圜今固穷。
仰视青天与白日,冥冥照我此丹衷。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爵所作,名为《踏莎行·有感六首(其三)》。诗中充满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奈与反思。
首句“百年运数,一旦遭逢”开篇即道出了人生的短暂与命运的不可预知,暗示了主人公在某一特定时刻遭遇了命运的重大转折。接下来,“天涯长夜叹梦梦”一句,描绘出主人公在遥远的异乡,面对漫长而孤独的夜晚,内心充满迷茫与叹息的情景。这里“梦梦”二字,既指现实中的困惑与迷惘,也暗含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未惜宇宙托蜉蝣,空余禾黍慨王风”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渺小的蜉蝣与广阔的宇宙相对比,表达了个体生命在浩瀚宇宙中的微不足道。同时,“禾黍”与“王风”分别象征着民间生活与古代帝王之风,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眼前靡靡,心上忡忡”则直接点明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也有对未来抱有的希望与期待。“难免幽圜今固穷”,表明了即使身处困境,也难以逃脱命运的束缚,体现了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洞察。
最后,“仰视青天与白日,冥冥照我此丹衷”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黑暗,但心中仍保持着对光明的追求与向往。这里的“青天与白日”象征着理想与希望,“冥冥”则暗示了外界环境的艰难与挑战,“丹衷”则是指诗人坚定不移的内心信念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社会现状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对理想社会的深切渴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