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炉小烟曲曲,汉鼎虽存已亏足。
苍生但怨皇天痴,不信高安好皮肉。
长乐宫中断袖起,相国府前人倒屣。
关东王母正行筹,日下白虹空贯珥。
东朝将相无所倚,何事复令司隶死。
谁能砥柱障颓波,不若弹冠伏都市。
孤幡扬扬生烈风,海内是非须有公。
浮云蔽日不作回天功,正气自可凌苍穹。
老臣若肯存精忠,遮道一言羞杀翁。
博山炉小烟曲曲,汉鼎虽存已亏足。
苍生但怨皇天痴,不信高安好皮肉。
长乐宫中断袖起,相国府前人倒屣。
关东王母正行筹,日下白虹空贯珥。
东朝将相无所倚,何事复令司隶死。
谁能砥柱障颓波,不若弹冠伏都市。
孤幡扬扬生烈风,海内是非须有公。
浮云蔽日不作回天功,正气自可凌苍穹。
老臣若肯存精忠,遮道一言羞杀翁。
这首诗《大学幡》是明代诗人石宝所作。诗中以博山炉、汉鼎、苍生、长乐宫、相国府、关东王母、东朝将相、司隶、砥柱、弹冠、孤幡、浮云、日下白虹、正气、老臣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开篇“博山炉小烟曲曲,汉鼎虽存已亏足”,以博山炉和汉鼎的象征,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王朝的兴衰。接着“苍生但怨皇天痴,不信高安好皮肉”一句,表达了百姓对统治者的不满与讽刺,认为他们只顾自己的安逸,不顾百姓的疾苦。
“长乐宫中断袖起,相国府前人倒屣”描绘了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对忠诚与背叛的讽刺。“关东王母正行筹,日下白虹空贯珥”则通过神话元素,隐喻了某种力量或命运的转折。
“东朝将相无所倚,何事复令司隶死”揭示了朝廷内外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对无辜者遭遇不幸的同情。“谁能砥柱障颓波,不若弹冠伏都市”表达了对坚守正义、抵抗黑暗力量的呼唤,同时也对随波逐流、逃避责任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孤幡扬扬生烈风,海内是非须有公”强调了在混乱与争议中,需要公正的声音来指引方向。“浮云蔽日不作回天功,正气自可凌苍穹”表达了对正直之气的赞美,即使在黑暗笼罩之时,正义与真理也终将显现其力量。“老臣若肯存精忠,遮道一言羞杀翁”则是对忠诚与担当精神的颂扬,呼吁老臣们能够坚守原则,为国家和人民发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正义、忠诚与担当的向往与追求。
祠边两小鸟,相依道人室。
厨中炊饭香,即至不一失。
啄粟就掌内,了无猜与栗。
岁月知几何,相忘祇如一。
乃知豚鱼信,固自我所出。
幽幽入静极,籁尽山空虚。
我辈若不来,鸟外其谁欤。
形姓本不同,形性本不异。
回首看流云,悠然似吾意。
石壁天所成,洞以人力制。
平处岂不多,取难非取易。
老师若常侣,安得有此异。
不知经营时,顿足在何地。
工搜鬼神僻,妙磔造化秘。
既非苟且为,知历几百世。
设使容易隳,再有谁可继。
我来觅幽胜,乃得理外意。
阑凭无底谷,丈尺岂可计。松头乱??,壁脚插翠气。
扶阑试小瞰,神宅欻鼎沸。
只为定力微,惹彼林涧愧。
古训衡不骑,我却自买畏。
闭眼待神归,从容问何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