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杏花天.无题》
《杏花天.无题》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词  词牌: 杏花天

病来自是于春懒。但别院、笙歌一片。

蛛丝网遍玻璃盏。更问舞裙歌扇。

有多少、莺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

杨花也笑人情浅。故故沾衣扑面。

(0)
注释
自是:实在是,此处指病痛的确切原因。
别院:指与主屋分开的庭院。
笙歌:笙和歌声,形容宴乐的场景。
蛛丝网:比喻琐碎之事或回忆如蛛丝般缠绕。
莺愁蝶怨:以莺鸟和蝴蝶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哀愁和不满。
甚:为什么,表示疑问。
杨花:春天的柳絮,象征无常和离别。
人情浅:指人的情感淡薄,易变。
故故:故意,特意。
翻译
病痛源自春天的慵懒。只是在那偏院中,传来一片笙歌声。
蛛丝密布在玻璃杯盏上。再问起那些舞裙和歌扇,它们似乎也有故事。
有多少莺鸟哀愁,蝴蝶抱怨。为何梦境中,春天的离去都不管不顾。
连杨花也在嘲笑人情的肤浅。故意地沾湿衣裳,扑面而来。
鉴赏

这首《杏花天·无题》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以病中独处、春色撩人却又无人共赏的情景为背景,展现了词人的孤寂与感慨。首句“病来自是于春懒”直接点出词人因春困而生病,流露出对春日慵懒无力的情绪。接下来,“但别院、笙歌一片”描绘了远处别院传来的热闹音乐,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词人内心的孤独。

“蛛丝网遍玻璃盏”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暗示了词人生活的疏离和心境的落寞,连日常的杯盏都似乎被遗忘在角落。再接“更问舞裙歌扇”,进一步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眼前冷清的无奈。

下片转入更深的情感抒发,“有多少、莺愁蝶怨”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鸟儿和蝴蝶的活动赋予情感,表达词人对春天离去的哀愁。“甚梦里、春归不管”更是直接表达了词人对春去无痕的深深遗憾。最后两句“杨花也笑人情浅。故故沾衣扑面”,以杨花的飘零比喻人事的无常和情感的易逝,词人感叹连杨花都嘲笑他的情感过于肤浅,无法挽留春天。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病中对春光的敏感和对过去欢乐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雨不止

细雨久不止,江皋泥渐深。

出门妨散步,隐几独长吟。

柳重墙头压,苔添石面侵。

烟云方满眼,花鸟莫关心。

(0)

泪·其二

鲁国潸然可柰何,洛阳年少更能多。

静中怕似奸和妇,换作临风两韵歌。

(0)

怀知诗·其十一张秀才天赋

文征屡北道空南,云锦才华织女惭。

宗庙岂能瑚琏舍,蛟龙未许土泥弇。

襟期天合胶投漆,光彩神惊玉在函。

不见书来诵书序,相望浑欲泪毵毵。

(0)

为张孝廉题留犊图送吴邑杨明府

东京扇廉耀,风流逮当涂。

时子牧淮甸,解犊振清模。

介石似灭顶,千载不数夫。

安知后代士,裂肤韫明珠。

邕邕杨夫子,抱琴宰东吴。

盂水谓食洁,户儿言恤孤。

虞廷奏箾韶,凤凰翥宸都。

谁能献丹青,清风拥前驱。

复愿写县壁,告彼新尹图。

(0)

清溪小隐卷

漫倚山椒结隐居,长歌真欲爱吾庐。

座中每下高人榻,门外时来长者车。

杨柳风恬春院静,梨花月冷夜窗虚。

萧然身世浑无累,读尽人间万卷书。

(0)

送张断事考绩严太守代求

早通三尺法,戎幕擅才猷。

名喜中丞荐,诗烦太守求。

清风生狴犴,高论动貔貅。

好去燕山道,重来觅旧游。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