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积阴雨,十旬三见日。
城阙为泥涂,凄风闭寒室。
居人屡兴叹,况子犹孤客。
卧起逆旅中,图书满筐箧。
抚剑一高歌,长江浩萧瑟。
仆本蓬蒿士,岁月时一出。
爱君美词翰,过读常促膝。
如何倦飞羽,更问闽山辙。
东道阻且深,相思隔浮岳。
有亲在白头,留子终无术。
何以送将归,独有江南橘。
冬春积阴雨,十旬三见日。
城阙为泥涂,凄风闭寒室。
居人屡兴叹,况子犹孤客。
卧起逆旅中,图书满筐箧。
抚剑一高歌,长江浩萧瑟。
仆本蓬蒿士,岁月时一出。
爱君美词翰,过读常促膝。
如何倦飞羽,更问闽山辙。
东道阻且深,相思隔浮岳。
有亲在白头,留子终无术。
何以送将归,独有江南橘。
这首《送蓝公漪归闽中》是明代诗人陈恭尹的作品,描绘了冬春季节连绵阴雨,十旬难见阳光的景象,城中泥泞,寒风凄冷,室内闭塞,渲染了一种压抑与孤独的氛围。诗中的“居人屡兴叹,况子犹孤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跃然纸上。
接着,“卧起逆旅中,图书满筐箧”描述了友人蓝公漪在旅途中生活的简朴与寂寞,通过“抚剑一高歌,长江浩萧瑟”这一句,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豪迈与坚韧,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孤独。
“仆本蓬蒿士,岁月时一出”表明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谦逊自述,以及对友人蓝公漪才华的欣赏。“爱君美词翰,过读常促膝”则表达了诗人对蓝公漪文采的赞美,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最后,“如何倦飞羽,更问闽山辙”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与担忧,“东道阻且深,相思隔浮岳”描绘了两地相隔的遥远与思念之情,“有亲在白头,留子终无术”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家庭责任的关切,“何以送将归,独有江南橘”以江南橘作为赠别之物,寄托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未来旅途的忧虑与祝福,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之作。
邓将军家住文水濆。十五袭父爵,桓桓气凌云。
二十年前尚年少,镇抚西湖到南诏。
纷纷蛮部未知名,手提一剑身横行。
去年蠢尔犹纷争,片言折之无不平。
万里归来报天子,奏对边情若流水。
御前官赏赐勋劳,象笏朱衣拜丹扆。
曙光曈曈射双阙,又奉天书戒明发。
青骢玉勒飞腾骧,楚水黔山去超忽。
云南到时花未飞,还以天恩谕远夷。
只今四海遵文教,独恃短兵何所为。
眉山一代称文雄,落笔往往凌长虹。
时将书法作画法,墨花洒出皆神工。
一枝老干欺霜雪,数叶翛翛更清绝。
俨如端笏立朝时,馀子纷纷莫能折。
至今看画精爽生,恍疑玉局攀云軿。
诗成拜写发长叹,南山一带横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