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子之孝,而公不用情。
大书甄济传,更作董生行。
未有子之孝,而公不用情。
大书甄济传,更作董生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同所作,题为《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中的第二百二十五首。诗中表达了对孝道的理解和对公正无私的赞扬。前两句"未有子之孝,而公不用情",意思是说在评判孝顺的行为时,不应仅凭个人情感,而应以公正无私的标准来衡量。后两句"大书甄济传,更作董生行",则借典故来表达对公正无私的贤者如甄济和董生的推崇,他们或许没有寻常子女的孝顺行为,但他们的行为和事迹却足以成为楷模。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典故,强调了孝道的深层含义并非仅限于表面的侍奉,而是包含着公正无私的精神,是对社会道德的高尚追求。林同的诗歌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体现了他对孝道伦理的深刻理解。
大方头,尔性鸷猛如秋雕,尔身毛羽何翛翘。
不能高举望鸿鹄,岂肯雌伏同鹪鹩。
只因好勇争腾趠,误以身试被束缚。
一生热血鸣不平,此心却似衔环雀。
自从豢养縻官粮,坐甘粒食香稻香。
主人视比斗鸡贵,磨吻厉爪声俱张。
无端忽起萧墙祸,不见主人遑计我。
狐兔凭城假虎威,鹰鹯失势随鸢堕。
精卫有灵燕有情,凡鸟虽贱具至诚。
但愿相随主人死,不愿侪伍枭獍生。
吁嗟乎,阶前饮啄群啁啾,一朝惊散如飞鸥。
城上乌啼杜鹃泣,遗黎犹说大方头。
谷熟尚求雨,民有冀幸心。
岂知翻手云,亦可覆成霪。
旱犹半有获,此雨却为祲。
苗既秀而实,芽蘖复秧针。
惜哉稼穑宝,全付泥沙沉。
江南六月地,一雨皆黄金。
如何怨苦潦,曾是祁甘霖。
我闻咎征应,天人理宜参。
嗟尔愿太奢,租赋意眈眈。
尔既萌此念,天亦偿尔甘。
人苦不知足,过足更何堪。
劝尔休怨咨,听天莫天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