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赠高知县》
《寄赠高知县》全文
宋 / 宋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绿发如云艾绶青,弦歌百里久沈英。

琴台滞讼投刀释,月观雕章梦草成。

紫芋蹲鸱编富籍,飞觞浮蚁析朝酲。

何当入会甘泉计,玉树扶疏倚太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gāozhīxiàn
sòng / sòng

绿yúnàishòuqīngxiánbǎijiǔshěnyīng

qíntáizhìsòngtóudāoshìyuèguāndiāozhāngmèngcǎochéng

dūnchībiānfēishāngcháochéng

dānghuìgānquánshùshūtàiqīng

注释
绿发:形容头发乌黑。
艾绶:古代官吏的服饰,这里指代官职。
弦歌:弹奏音乐和歌唱。
沈英:沉浸于美好的事物。
滞讼:诉讼拖延。
投刀释:放下武器,表示放弃争斗。
梦草成:在梦中构思诗文。
紫芋:紫色的芋头,可能象征财富。
蹲鸱:一种植物,这里可能指代财富或富饶。
富籍:富贵的名册。
浮蚁:轻盈地漂浮的酒杯。
朝酲:清晨的酒醒。
甘泉计:指宫廷宴会或朝廷活动。
玉树:比喻人才出众。
太清:道教中的天宫,这里指仙境。
翻译
青丝如云配着艾绶,歌声飘荡百里沉醉英华。
在琴台前放下争端,放下刀剑,梦境中完成诗文创作。
紫色芋头与蹲鸱编入富户名册,举杯消解清晨的酒意。
何时能参与宫廷盛会,如同玉树在太清仙境中依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朋友的深情寄托和怀念之情。开篇“绿发如云艾绶青,弦歌百里久沈英”两句,以绿色的头发比喻时光的流逝,弦乐的歌声传唱百里,却又被岁月所沉淀,显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琴台滞讼投刀释,月观雕章梦草成”两句,则写诗人在琴台上弹奏琴瑟,心中积累的情感如同刀割一般难以释放,而夜晚仰望明月之下,读着精美的文章,如同梦中一般,对美好的生活有所向往。

“紫芋蹲鸱编富籍,飞觞浮蚁析朝酲”两句,以紫色的芋头比喻诗人积累的知识和财富,而酒杯中飘动的花瓣,则象征着生活中的欢乐与放纵。

最后,“何当入会甘泉计,玉树扶疏倚太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够得到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在精神上得到滋润,如同甘甜的泉水一般。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以及他对于友谊和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作者介绍
宋祁

宋祁
朝代:宋   字:子京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生辰:998~1061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
猜你喜欢

晚行

侵晨毕先祀,将午趣疏饭。

中途往固宿,顾影日未晚。

逶迤行不尽,登顿力苦倦。

马言虽不通,吾意其自赧。

(0)

寄郑舜举

吾友欧阳生,诗律杂郊岛。

相逢每谈君,必谓诗太好。

送行许长句,兼复书小草。

鸿雁傥不来,何由慰怀抱。

(0)

闺怨四首·其四

风前挥珠珰,吹落春江去。

日夜只东流,何时复西溯。

(0)

郡檄子肃检视旱田以诗寄之

是邦且熟无多收,况于水旱相为忧。

使君奏课避非实,檄公按视临田畴。

民闻公来相告语,活国忧民公自许。

平时爱我如恐伤,今胡不能为轻赋。

人生衣食固有端,作苦宁敢求自安。

分当戮力给公上,何意年岁逢艰难。

吾君德盛过文景,诏书屡下民惟省。

公其为我谢使君,考虽下下民安枕。

(0)

送交代吴共叔师礼

往君在太学,有类如何蕃。

仁义积诸身,诸生知所尊。

今君为主簿,又类习凿齿。

不仁荆州士,四海名未已。

谁云斗水浑,可养横海鳣。

涧壑虽阻深,松桧能参天。

群公顷争荐,亦既升初秩。

似君许人物,岂计一阶级。

圣朝开文馆,政为时育才。

似君此风骨,咫尺斯蓬莱。

而我独何者,瓦砾偶居后。

纵加刻画工,未救无盐丑。

古人重交契,今人顾不然。

愿君保金石,勿为燥湿迁。

饮君一卮酒,属君千万寿。

更欲拘君船,江头已无柳。

(0)

幽居

窗前亦何有,有槐俨而长。

植之自谁欤,花开几经黄。

那知窗中人,不作昔日忙。

但恋六月荫,超然傲羲皇。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