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儿女》
《儿女》全文
清 / 戴亨   形式: 古风

大儿怜余老,艰苦知自持。

小儿初学语,喃喃索饼饴。

两女强解事,绕膝向我啼。

问女一何啼,哀哀前致词。

无衣长苦寒,无食长苦饥。

况复当弱龄,值此深秋时。

严风杂浩雪,凛冽摧肌皮。

粗絺裹枵腹,性命安能支。

听之生惭赧,欲答心先悲。

心悲强欢笑,握手双提携。

抚摩为拭泪,甘言相戏欺。

缅彼蒙袂子,困阨尝如斯。

嗟来耻不食,沟壑分所宜。

奈何小儿女,亦同罹此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面对家庭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与子女之间的互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老人对子女的关爱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首句“大儿怜余老,艰苦知自持”,开篇即点明老人的年迈和生活中的困难,但老人仍能自我克制,显示出坚韧的品格。接着,“小儿初学语,喃喃索饼饴”描绘了幼小子女的天真与需求,与上文形成对比,凸显出家庭的不完整和生活的不易。

“两女强解事,绕膝向我啼”则展示了稍大的女儿对老人的理解与依赖,她们围绕在老人身边哭泣,既表现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也暗示了生活的压力。接下来的对话“无衣长苦寒,无食长苦饥”,直接揭示了家庭面临的物质匮乏问题,尤其是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这种痛苦更为深刻。

“况复当弱龄,值此深秋时。严风杂浩雪,凛冽摧肌皮”进一步描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强调了外部条件的残酷。而“粗絺裹枵腹,性命安能支”则将这种影响具体化为身体的痛苦,形象地表达了生存的艰难。

“听之生惭赧,欲答心先悲”表现了老人在听到孩子们的诉苦后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子女的怜悯,也有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自责。接下来的“心悲强欢笑,握手双提携”描述了老人试图以微笑掩饰内心的悲伤,同时努力与孩子们保持亲近,体现了其坚强与慈爱并存的一面。

“抚摩为拭泪,甘言相戏欺”则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细节,展现了老人试图用安慰的话语和轻柔的动作来缓解孩子们的痛苦,尽管这可能只是暂时的慰藉。

最后,“缅彼蒙袂子,困阨尝如斯。嗟来耻不食,沟壑分所宜。奈何小儿女,亦同罹此危”总结了整个情境,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普遍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孩子们无辜遭受苦难的感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和情感的交织,深刻地反映了清代社会底层家庭的生活状态和人性的光辉。

作者介绍
戴亨

戴亨
朝代:清

戴亨,字通乾,号遂堂,汉军旗人。康熙辛丑进士,官齐河知县。有《庆芝堂诗集》。
猜你喜欢

至灵谷寺简张观生

秋在何方见此间,入门秋色引心闲。

偏因失路能游寺,每不逢人独看山。

涧遇泉枯犹汩汩,松当飔发尽潺潺。

为询屡宿山中客,几夜涛声共一关。

(0)

丙申除夕·其二

向夕平安火,千门望寂然。

役夫徵隔岁,征吏急穷年。

敝屦行荒市,余生付石田。

谁知此日月,数里异风烟。

(0)

和阮亭《秋柳》诗原韵·其四

台城隋苑总相怜,忆昔萦堤并拂烟。

金屋流萤俱寂寞,玉关羁雁苦缠绵。

十围种就知何代,千缕垂时已隔年。

最恨健儿偏欲折,凉秋闻道又临边。

(0)

瞿稼轩挽辞·其三

五载经营志未平,溶江半壁老空城。

曾无将相甘薪胆,但有门庭起斗争。

千古人伦存主仆,一时吾道见师生。

吕蒙后死无多日,枉与人间骂姓名。

(0)

赠别姜如须

故乡丛菊任蒿莱,潦倒荒亭倚酒杯。

越鸟频惊华发尽,吴山犹带夏云来。

十年大漠催关笛,一夜寒江尽落梅。

南国至今多旧迹,知君更上越王台。

(0)

立秋后和李大向阳

风雨当门自有秋,豆花蟋蟀各为谋。

落星古道晨驱雁,举火新畬夜饭牛。

不近郭城催就稼,因留山水数登楼。

笛声从此参差甚,容易月明人尽愁。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