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隋王鼓吹曲十首·其二郊祀曲》
《隋王鼓吹曲十首·其二郊祀曲》全文
南北朝 / 谢朓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六宗禋配岳,五畤奠甘泉。

整跸游九阙,清箫开八埏。

锵锵玉銮动,溶溶金障旋。

郊宫光已属,升柴礼既虔。

福响灵之集,南岳固斯年。

(0)
注释
六宗:古代祭祀的六种自然神祇。
禋配:祭祀并配享。
岳:大山,特指五岳。
五畤:古代五个祭祀天地的固定处所。
奠:建立,设立。
甘泉:地名,古代帝王祭祀之地。
整跸:整理车驾,跸指帝王出行时的清道戒严。
九阙:指天上的九重门,代指天宫。
清箫:清澈响亮的箫声。
八埏:古代指四方及四隅的边远之地,泛指天下。
锵锵:形容金属撞击的响亮声音,这里指銮驾的庄严。
玉銮:帝王的车驾,装饰有玉的銮铃。
溶溶:流动的样子,这里形容金障的光泽闪烁。
金障:金色的屏障,可能指随行的华丽遮挡物。
郊宫:位于郊外的皇家祭祀宫殿。
光已属:光彩已经属于此刻的仪式。
升柴:古代祭祀时点燃的柴火,象征与上天沟通。
礼既虔:礼仪已经非常虔诚地完成。
福响:福祉的回应,比喻祈祷得到应验。
灵之集:神灵聚集,指祭祀引来神灵降临。
南岳:这里可能借指重要的山脉或象征性的圣地。
固斯年:坚固并持续这样的年岁,希望福泽长存。
翻译
祭祀六宗山岳显尊荣,五畤祭天甘泉得安定。
整备车驾巡游九重天门,清亮箫声开启八方乾坤。
锵锵作响玉銮启动前行,辉煌金障随行缓缓转动。
效外宫殿光辉已归属此景,升火献祭礼仪虔诚完成。
福祉回应神灵汇聚一堂,南岳之固祈愿永续年长。
鉴赏

这段中国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充满了庄重与神圣的气氛。首先,“六宗禋配岳,五畤奠甘泉”表达的是对山岳和水源的尊崇与祭拜,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元素,被赋予了崇高的意义。"整跸游九阙,清箫开八埏"则描绘了一种庄严肃穆的场景,可能是指古代的宫殿或宗庙前广阔的空间。

接下来的“锵锵玉銮动,溶溶金障旋”更增添了奢华与神秘的色彩。这里的“玉銮”和“金障”应该是用来装饰祭坛或供品的贵重材料,而它们在光线下的闪耀不仅映衬出祭祀物的珍贵,也反射出了诗人对这场合的敬畏之情。

"郊宫光已属,升柴礼既虔"则表明了祭祀活动已经接近尾声,“郊宫”指的是郊外的宫殿或祭坛,这里的“光”可能是指日光或者神圣的光芒。“升柴”意味着燃烧香木以供奉天地,而“礼既虔”则表示仪式已臻完美无瑕。

最后,“福响灵之集,南岳固斯年”预示了一种吉祥和平安的氛围。"福响"指的是祝福的声音传遍四方,而“灵之集”可能是指神灵聚集一处,以接受人们的祭祀。“南岳固斯年”则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岁岁年年都能吉祥安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造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场宏大的宗教或政治仪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和自然崇拜的情感。

作者介绍
谢朓

谢朓
朝代:南北朝   字:玄晖   籍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生辰:464~499年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
猜你喜欢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0)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0)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0)

清平乐·春愁南陌

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
细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画帘金额。
尽日相望王孙,尘满衣上泪痕。
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销魂。

(0)

清平乐·何处游女

何处游女,蜀国多云雨。
云解有情花解语,刬地绣罗金缕。
妆成不整金钿,含羞待月秋千。
住在绿槐阴里,门临春水桥边。

(0)

清平乐·绿杨春雨

绿杨春雨,金线飘千缕。
花拆香枝黄鹂语,玉勒雕鞍何处。
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蒙。
宝瑟谁家弹罢,含悲斜倚屏风。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