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
不是中情深惠好,谁能千里远经过。
诗书宛似陪康乐,少长还同宴永和。
夜酌此时看碾玉,晨趋几日重鸣珂。
万井更深空寂寞,千方雾起隐嵯峨。
荧荧远火分渔浦,历历寒枝露鸟窠。
汉朝旧学君公隐,鲁国今从弟子科。
只自倾心惭煦濡,何曾将口恨蹉跎。
独赏谢吟山照耀,共知殷叹树婆娑。
华毂苦嫌云路隔,衲衣长向雪峰何。
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
不是中情深惠好,谁能千里远经过。
诗书宛似陪康乐,少长还同宴永和。
夜酌此时看碾玉,晨趋几日重鸣珂。
万井更深空寂寞,千方雾起隐嵯峨。
荧荧远火分渔浦,历历寒枝露鸟窠。
汉朝旧学君公隐,鲁国今从弟子科。
只自倾心惭煦濡,何曾将口恨蹉跎。
独赏谢吟山照耀,共知殷叹树婆娑。
华毂苦嫌云路隔,衲衣长向雪峰何。
--
--
--
--
--
--
--
--
--
--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颜真卿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景观的精妙描绘。
“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这里,诗人通过“持宪简”即手握书简,表达了自己对文化传承的尊崇与坚守,同时,“独占诗流”则显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独立个性。
“不是中情深惠好,谁能千里远经过。”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他对远方朋友的情感寄托。诗中的“不是中情”指的是非同寻常的情谊,“千里远过”则表达了跨越遥远距离的情感联络。
“诗书宛似陪康乐,少长还同宴永和。”这里,诗人通过比喻手中的诗书如同古代圣贤的陪伴,传递出他对文化艺术的享受与追求,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夜酌此时看碾玉,晨趋几日重鸣珂。”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夜间饮酒赏玩玉石,早晨赶赴朝会之景象。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万井更深空寂寞,千方雾起隐嵯峨。”这里,“万井”、“千方”都形容山川之多,而“空寂寞”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远感。同时,“雾起”、“隐嵯峨”则描绘出一幅迷离的自然景观。
“荧荧远火分渔浦,历历寒枝露鸟窠。”这两句诗生动地描述了夜晚渔火如织,以及清晨树木上露水成冰、鸟儿栖息的情形,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
“汉朝旧学君公隐,鲁国今从弟子科。”这里,“汉朝旧学”指的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而“君公隐”、“鲁国今从弟子科”则表明诗人对古代圣贤之学以及现实中士人的追随和学习。
“只自倾心惭煦濡,何曾将口恨蹉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省与反思,以及对于未能尽如人意事物所持有的遗憾感。
“独赏谢吟山照耀,共知殷叹树婆娑。”这里,“独赏”、“共知”分别表现出诗人个人的欣赏与众人共同的认知。“谢吟山照耀”则是对古代文学家谢灵运的赞美,而“殷叹树婆娑”则形容树木之多且茂密。
“华毂苦嫌云路隔,衲衣长向雪峰何。”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遥远山峰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景观美妙而又不易到达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文化艺术的描绘,以及对友情、学问等多个层面的抒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