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惭微照,秋宵款款飞。
乘阴稍腾上,化腐暂光辉。
月暗时依砌,风生乱点衣。
时危妨诵读,干死旧书帏。
不自惭微照,秋宵款款飞。
乘阴稍腾上,化腐暂光辉。
月暗时依砌,风生乱点衣。
时危妨诵读,干死旧书帏。
这首诗描绘了萤火虫在秋夜中的独特景象与情感寄托。诗人以“不自惭微照”开篇,巧妙地将萤火虫的微弱光芒与自身价值相联系,表达了即使身处平凡也不自卑的主题。接着,“秋宵款款飞”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萤火虫在宁静秋夜中缓缓飞翔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远而静谧的氛围。
“乘阴稍腾上,化腐暂光辉”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萤火虫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腐朽中散发微光的形象,寓意着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发光发热,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月暗时依砌,风生乱点衣”则通过月暗与风生的环境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萤火虫在自然界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
最后,“时危妨诵读,干死旧书帏”两句,或许是在借萤火虫的形象表达对读书人或知识追求者的关怀与担忧,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读书学习可能受到干扰,但知识之光不应被熄灭,应如同萤火虫一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萤火虫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鼓励人们即使在困难中也要保持内心的光明与希望。
爱莲尽爱花,而我独爱叶。
水仙剪圆碧,万柄相倚叠。
风掀翠釜举,露浥鲛珠晔。
不必满川红,香气自薰浃。
龟鱼荫凉影,鹭鸥憩别业。
洁可包龙城贾客之饭,清可制三闾修士之衣。
大可载太乙真人之卧,高可盖桐江神女之归。
醉仙捲作碧玉盏,歌妓携来绿云扇。
有时听雨隔窗眠,湖声十里钱塘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