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女近归宁,念母省所患。
临别无可烹,仅馀一老雁。
兹辰遂重九,空庖绝刍豢。
伏雌劣足膳,时醪靡由办。
平生万卷肠,半世饫藜苋。
中尝长军府,岂不宴集惯。
晚年畏祸机,弃官老林涧。
卖书辍架签,典衣解袍襻。
佳节无一钱,终不羡朽贯。
瓶罄何耻为,更用奴隶讪。
但甘颜乐瓢,宜免周誓轘。
粲粲东篱英,聊与岁同晏。
长女近归宁,念母省所患。
临别无可烹,仅馀一老雁。
兹辰遂重九,空庖绝刍豢。
伏雌劣足膳,时醪靡由办。
平生万卷肠,半世饫藜苋。
中尝长军府,岂不宴集惯。
晚年畏祸机,弃官老林涧。
卖书辍架签,典衣解袍襻。
佳节无一钱,终不羡朽贯。
瓶罄何耻为,更用奴隶讪。
但甘颜乐瓢,宜免周誓轘。
粲粲东篱英,聊与岁同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长者在重阳节(即中国传统的重九节,通常指农历九月初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亲情的怀念以及个人晚年的无奈与超脱。
开篇“长女近归宁,念母省所患”,表现了对远方女儿归来的关心和母亲身上的疾病的忧虑。紧接着,“临别无可烹,仅馀一老雁”则透露了一种无奈,可能是由于物资匮乏,只剩下一只老母鸡无法像往常那样准备丰盛的菜肴。
“兹辰遂重九,空庖绝刍豢”,则是说到了重阳节这一天,却只能面对空荡荡的厨房,没有任何祭品。接下来的“伏雌劣足膳,时醪靡由办”则强调了生活的艰难和对美酒的无奈。
中间部分“平生万卷肠,半世饫藜苋”反映了诗人一生的读书之志,以及晚年只能以野菜为食的清贫。紧接着,“中尝长军府,岂不宴集惯”则是对过去在军营中的经历和习以为常的心态。
“晚年畏祸机,弃官老林涧”表达了诗人因恐惧灾难而放弃官职,选择隐居山林的决心。而“卖书辍架签,典衣解袍襻”则展示了一种生活所迫的无奈和贫困。
在末尾,“佳节无一钱,终不羡朽贯”表达了面对传统节日时的清贫,以及对金钱的超然。紧接着,“瓶罄何耻为,更用奴隶讪”则是对物资匮乏和使用仆人情况的无奈感受。
最后,“但甘颜乐瓢,宜免周誓轘”表达了诗人对简单快乐生活的追求,以及希望避免世俗纷争。而“粲粲东篱英,聊与岁同晏”则是诗人在重阳节日与邻里共同享受天伦之乐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晚年孤独、贫困和无奈时所表现出的超然与平和。
故山渐近,念渊明归意,翛然论谁。
归去来兮秋已老,松菊三径犹存。
稚子欢迎,飘飘风袂,依约旧衡门。
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
惆怅萍梗无根,天涯行已遍,空负田园。
去矣何之窗户小,容膝聊倚南轩。
倦鸟知还,晚云遥映,山气欲黄昏。
此还真意,故应欲辨忘言。
落花已作风前舞。
又送黄昏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
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
更尽杯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
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睡起啼莺语。
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
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
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
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苹花寄取。
但怅望、兰舟容与。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谁为我,唱金缕。
萍芷芳洲,故人回首,云海何处。
五亩荒田,殷勤问我,归计真成否。
洞庭波冷,秋风袅袅,木叶乱随风舞。
记扁舟、横斜载月,目极暮涛烟渚。
传声试问,垂虹千顷,兰棹有谁重驻。
雪溅雷翻,潮头过后,帆影欹前浦。
此中高兴,何人解道,天也未应轻付。
且留取、千钟痛饮,与君共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