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邵兴宗之丹阳》
《送邵兴宗之丹阳》全文
宋 / 刘攽   形式: 古风

赤日裂石土,万家如烘炉。

君行何事役,似为贫所驱。

埃尘稍去眼,云景日萧疏。

扁舟乘长风,倏忽遍三吴。

六年羁旅倦,一旦谁扫除。

慎勿忘回首,浩荡江山娱。

(0)
注释
裂:形容太阳炽热,使土地裂开。
烘炉:比喻酷热的环境。
役:劳役,指忙碌的工作或事务。
驱:驱使,迫使。
埃尘:微尘,这里指视线中的障碍物。
云景:云彩和景色。
扁舟:小船。
三吴:古代地区名,包括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
羁旅:长期在外旅行或漂泊。
扫除:消除,结束。
浩荡:广阔无垠,形容江山壮丽。
江山娱:江山美景带来的乐趣。
翻译
烈日炙烤大地,万屋如同在火炉中蒸烤。
你出行是为了何事劳役,仿佛被贫困驱使。
灰尘渐渐远离视线,天空和景色日渐稀疏。
驾着小舟乘着大风,瞬间游遍整个三吴之地。
六年漂泊劳累,何时能有人结束这困顿。
切记不要忘记回头,那广阔的江山美景令人欢愉。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的愁绪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的诗歌。开头两句“赤日裂石土,万家如烘炉”描绘了炎热夏日的景象,太阳似火焰般炙烤大地,连石头都被晒得热气腾腾,每个家庭都像置身于熔炉之中。接下来的“君行何事役,似为贫所驱”则透露出诗人对朋友旅途中的艰辛命运表示同情,似乎是因为贫穷而不得不踏上旅程。

中间两句“埃尘稍去眼,云景日萧疏”写出了随着尘埃渐渐消散,视线变得清晰,而天空的云彩也越来越稀薄。紧接着,“扁舟乘长风,倏忽遍三吴”则是描绘朋友乘坐平底小船,在长风的吹送下迅速穿行于江南水域。

末尾四句“六年羁旅倦,一旦谁扫除。慎勿忘回首,浩荡江山娱”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长期羁留他乡的疲惫感受,以及希望对方在归途中不要忘记回头看看那壮丽的江山景色,这些都是值得珍惜和怀念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情冷暖的体察,传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

作者介绍
刘攽

刘攽
朝代:宋   字:贡夫   号:公非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生辰:1023~1089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猜你喜欢

赠蜀中李鹏海进士

昔君射策明光宫,腾骧燕市骅骝空。

谁遣妖星逼天阙,鼎湖竟坠乌号弓。

小臣攀髯死未得,重茧万里还乡国。

剑阁嵯峨战血腥,豺狼窃据昏巴僰。

八口凄凉何所归,穷途那免寒与饥。

长镵作伴拾橡栗,短褐不完歌《采薇》。

清谓滩头钓鲂鲤,诛茅结屋将已矣。

亭边呵止故将军,驴背谁知前进士。

青鞋竹笠秦川来,登高怀古羲皇台。

酒酣拔剑《鸲鹆舞》,梦回巫峡秋猿哀。

达人自古嗟飘荡,鼓刀而屠太公望。

天子宵衣问隐沦,征书旦夕磻溪上。

(0)

王铁枪

王铁枪,真男儿。人留名,豹留皮。

河上血战志不移,梁运既去一木支。

问破敌,期三日。谗毁既已行,大功那可必。

斗鸡小儿事业成,国耻未雪宁偷生!

朝梁暮晋者谁子,段凝之辈真如蚁。

嗟乎义士一死重太山,砀山朱三群盗耳。

良禽栖木贵能择,将军之死亦可惜。

(0)

舂声

在家愁闻砧,砧声为客衣。

在客愁闻舂,舂声为客饥。

舂本非恶声,客耳自凄其。

砧声砧者苦,舂声闻者悲。

此地尽为客,室家亦羁縻。

遘此八月霜,稻粱同草衰。

稗种贱独早,皮尽乃得糜。

十斗舂一斛,家家急朝炊。

两舂一口资,廿口将安资?

夜长月色苦,冷淡无光辉。

声声相断续,远近闻一时。

悲馀转成喜,得食谅不迟。

便作笙竽听,天风任尔吹。

(0)

村庄红豆花诗

金尊檀板落花天,乐府新翻《红豆篇》。

取次江南好风景,莫教肠断李龟年。

(0)

延卿负约不来寄诗为谢次韵还促之同仲弟作

五尺虚廊月到初,洒然凉气满襟裾。

病妻药物饶清味,俊弟诗篇称隐居。

风翮渐看新养鸽,海鲜初馔远方鱼。

谁令吾友悭嘉会,无意柴门枉寄书。

(0)

满江红

流转人间,判受尽、千回肠断。

那得似、皋鱼孝子,伯鸾仙眷。

独立斜阳飞絮满,回看逝水华年贱。

问二毛、始见在何时,吾能算。心何有,有冰炭。

置何处,中心乱。且狂歌骂座,自工排遣。

楚泽坠芬明月佩,曲江感赋秋风扇。

又浮生、无谓过今朝,从欢宴。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