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福源寺偶赋》
《福源寺偶赋》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不嫌荒寂南禅寺,斜日肩舆偶独来。

古树迎人僧径僻,秋光如水稻花开。

寻常薄酒留真偈,三两青衿恰侍陪。

识破华严无一字,更容何物入灵台。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福源寺偶赋》描绘了一次偶然探访南禅寺的经历,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静谧与自然之美。

首句“不嫌荒寂南禅寺”,诗人表达了对寺庙环境的独特情感,不因荒寂而生厌,反而心生亲近之意。接着“斜日肩舆偶独来”描绘了探访的时间和方式,夕阳西下,乘着轿子独自前往,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古树迎人僧径僻”一句,通过“古树”与“僧径”的描写,不仅勾勒出寺庙的古老与幽静,也暗示了僧侣生活的简朴与深邃。而“秋光如水稻花开”则将秋天的景色与稻田的生机巧妙融合,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寻常薄酒留真偈”描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交流,通过“薄酒”与“真偈”的对比,既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物质的淡泊,又展现了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共鸣。“三两青衿恰侍陪”则描绘了年轻僧侣的陪伴,为这次探访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温暖。

最后,“识破华严无一字,更容何物入灵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理解后的内心感悟。通过“华严”这一佛教经典,诗人似乎在说,真正的智慧与真理无需言语,心灵自能领悟。这不仅是对佛教思想的赞美,也是对自身心灵净化过程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以及自我内心的探索与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浣溪沙

翠袖红阑倚处同。一渠春水浸芙蓉。

隔墙嘶过玉花骢。

曾是昔年盘马地,晴泥滑滑草茸茸。

碧云天远画楼空。

(0)

浣溪沙.余自客金阊,五见岁华矣。每以小词纪之。丙午岁不尽夕,闻箫鼓声,不寐。明日感占此解

一片吴坊叠鼓音。椒盘无味酒慵斟。

玉梅红袅鬓边簪。

别袖漫沾沧海泪,扁舟不系故园心。

风帘残烛独沈吟。

(0)

菩萨蛮

年来种种閒情澹。落红满砌花光暂。飘泊惜残枝。

黄莺知不知。故园春已足。何日还乡国。

望尽白云边。魂飞路几千。

(0)

忆江南

儿时忆,风景爱清华。

度曲不妨惊睡鹤,敲棋那管落灯花。窗外月光斜。

(0)

惜秋华.瘿公薄游海上,以程郎艳秋小影见贻,赋此以志俊想

梦绮春明,对黄花秀色,西风沈醉。

皎镜玉霜,人天更无红紫。

歌尘荡入云罗,幻璧月、琼枝奇丽。应记。

记瑶台旧游,霓裳仙队。芳倩竞蓉桂。

向梅边清课,须为桃李。十二翠屏,消得护花心事。

多情见说江东,占俊约、陈髯浑似。兰佩。

渺余怀、秋容画里。

(0)

青玉案.寄眉子

落花恼煞江南路。偏又是、催人去。

玉合香囊曾握语。

榴裙翻酒,柳丝拂帽,认取离愁处。

病妆谁画双眉妩。纨扇应思断肠句。

还倩鹦哥珍重诉。

荔支香里,菖蒲叶畔,我正眠风雨。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