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何处不供閒,眼见春光去复还。
当日登临不可作,舞雩千古在人间。
流光何处不供閒,眼见春光去复还。
当日登临不可作,舞雩千古在人间。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名为《暮春四首(其三)风乎舞雩》。诗中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与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句“流光何处不供閒”,以“流光”比喻时间的流逝,暗示时间无处不在,无所不至,充满了自然的韵律和生命的活力。这里的“閒”字,既指时间的空闲,也暗含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悠闲态度,以及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珍惜。
次句“眼见春光去复还”,则直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光的来去循环,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和时间的不断更迭。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隐喻,表达了对生命轮回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当日登临不可作”,可能是在感叹过去某个特定时刻未能亲临其境,或是对某次经历的遗憾。这里的“登临”可以理解为精神上的到达或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未能实现目标的惋惜之情。
最后一句“舞雩千古在人间”,引用了《论语·八佾》中的典故,原意是孔子在鲁国舞雩台教民礼乐之事。在这里,诗人将这一历史典故与自己的情感相融合,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永恒价值的思考。这句话既是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也是对自身精神追求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时间、自然、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