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夫为子存,殉子为夫存,守节五年,而事毕矣;
全身则名毁,全名则身毁,衔冤一死,其遇悲哉。
殉夫为子存,殉子为夫存,守节五年,而事毕矣;
全身则名毁,全名则身毁,衔冤一死,其遇悲哉。
这首诗描绘了女性在家庭伦理中的牺牲与抉择,充满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深刻探讨。首先,“殉夫为子存,殉子为夫存”,这两句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关系中的复杂角色,她们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和和谐,不惜牺牲个人情感和生命。这种牺牲不仅仅是对丈夫的忠诚,也是对子女未来的考虑,体现了传统社会中女性对于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
接着,“守节五年,而事毕矣”这句话描述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所做出的长期承诺,即在丈夫去世后,她以守寡的方式继续生活,直到完成了一定的守节期限。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对亡夫的哀悼,也展示了对家族荣誉和社会规范的尊重。
“全身则名毁,全名则身毁”这两句则揭示了女性在追求名誉与保全生命之间的两难选择。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往往被期望牺牲自我,以维护家族和社区的声誉。然而,这种牺牲也可能导致个人名誉受损,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严格限制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忽视。
最后,“衔冤一死,其遇悲哉”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不公的谴责。女性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往往只能选择牺牲自己,这种结局不仅是悲剧性的,也引发了对社会制度和道德标准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道德思考,展现了清代社会中女性在家庭伦理和社会规范下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挣扎,是对传统性别角色和道德约束的一次深刻反思。
吾哀时世人,不信于神明。
先人与种福,子孙履上行。
衣厚饭得饱,灾考不到门。
口气头嘘天,自谓常终日。
看师真辽然,得病叩头请。
外恭心不敬,神明以知人。
三魂系地狱,七魄悬著天。
三魂消散澌,五神不安宁。
伺命来执宰,丞相踏地瞋。
左神不削死,右神不著生。
生神不卫护,煞神来入身。
或患腰背痛,或患头目疼。
百脉不复流,奋忽入黄泉。
天门地户闭,一去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