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无环堵宫,所至思买山。
何异俟河清,人寿期千年。
安得如古人,采山复临渊。
敬受十赉文,赉以北阪田。
岩栖高百层,老屋馀三间。
湖江流东西,竹木萦后前。
中央置讲堂,文史浩如烟。
歌风复蹈雅,乐死忘华颠。
此意恐蹉蛇,飞光去闲闲。
画饼不可食,诙谐聊复然。
家无环堵宫,所至思买山。
何异俟河清,人寿期千年。
安得如古人,采山复临渊。
敬受十赉文,赉以北阪田。
岩栖高百层,老屋馀三间。
湖江流东西,竹木萦后前。
中央置讲堂,文史浩如烟。
歌风复蹈雅,乐死忘华颠。
此意恐蹉蛇,飞光去闲闲。
画饼不可食,诙谐聊复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
首句“家无环堵宫,所至思买山”点明了诗人居住条件的简陋,但心中却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山林之地,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向往。接着,“何异俟河清,人寿期千年”,通过将等待黄河水变清与期待长寿进行类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长久安宁生活的渴望。
“安得如古人,采山复临渊”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像古代隐士一样,在山中采药,在水边垂钓,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接下来,“敬受十赉文,赉以北阪田”,描述了诗人接受赠予,获得了一片位于北坡的田地,预示着他即将实现归隐的愿望。
“岩栖高百层,老屋馀三间”描绘了理想中的隐居之所——岩石之上的高屋,虽仅剩三间老屋,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诗人理想的避世之地。“湖江流东西,竹木萦后前”则展现了周围环境的美丽,湖泊与江河流淌于东西,竹木环绕于前后,营造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中央置讲堂,文史浩如烟”暗示了在隐居生活中,诗人依然不忘学习与传承文化知识,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歌风复蹈雅,乐死忘华颠”表达了诗人追求高雅生活,享受自然之乐,甚至忘记了世俗的烦恼。
最后,“此意恐蹉蛇,飞光去闲闲”意味着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美好愿景可能只是短暂的幻想,时间流逝,一切终将归于平静。而“画饼不可食,诙谐聊复然”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认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洒脱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文化、自由的热爱,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长安冠盖区,九轨三广陌。
不知乌帽底,谁独适吾适。
定无羊求子,相与数晨夕。
莫言三径微,永杜声利隙。
流风有仍孙,心不受形役。
朱门见蓬户,华榜标世绩。
二仲倘可睎,忘年赖谦益。
嗟我涉世路,有如陆推舟。
寻常不可冀,况乃万里流。
安能逐骊騄,超忽十二州。
虽然晚闻道,浅瞢如孙休。
往者谢五斗,种瓜从故侯。
家山三亩宅,白首遂首丘。
一为饥所驱,复作漫浪游。
曲意泯圭角,终然足人尤。
焉知大隐地,亦复怀百忧。
放舟荆溪上,溪水清且徐。
云中离黑山,惨淡初有无。
舍舟并松麓,下直浮屠居。
朅来东轩上,爽气已有馀。
飞来定何年,无乃与此俱。
奔流漱庭下,比竹梁寒渠。
山深绝凡境,物物清以臞。
萧森倚岩秀,夭矫悬崖枯。
幽禽发寒唳,响振高林疏。
我行亦良苦,却步计已迂。
解衣卧清昼,慰我千里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