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雪消得寒字》
《雪消得寒字》全文
宋 / 史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同云收万里,爱日已三竿。

见睍将潜迹,无风特地寒。

晴檐如下雨,槁涧忽鸣湍。

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

(0)
注释
同云:聚集的乌云。
爱日:温暖的阳光。
睍:鸟名,指早起的小鸟。
特地:格外,特别。
晴檐:晴朗的屋檐。
槁涧:干涸的山涧。
渐觉:逐渐察觉。
山河复:山河恢复生机。
世界宽:世界的广阔。
翻译
乌云收敛,天空万里晴朗,阳光已经照耀了三竿高。
看到鸟儿准备隐藏踪迹,即使无风也感到特别寒冷。
晴朗的屋檐像在下雨,干涸的山涧突然传来潺潺流水声。
渐渐地,我感到山河恢复了生机,这才明白世界的广阔无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雪融化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宽广的感慨。诗中“同云收万里,爱日已三竿”两句,形象地勾勒出冬去春来的画面,阳光照耀大地,万里长空被收拢,时间的流逝以“三竿日影”的形式表现出来。

“见睍将潜迹,无风特地寒”这两句,则透露出即便是春天到来,冷意依旧。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捕捉到了这个季节转换时的特殊气氛。

接着,“晴檐如下雨,槁涧忽鸣湍”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融雪成水、溪流潺潺的声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的“晴檐”、“槁涧”都极富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

最后,“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抒发。随着自然界的更新换代,诗人似乎也找回了一种豁达与宽广的心态,这种感觉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渐觉”的过程中逐渐悟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雪融化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

作者介绍
史浩

史浩
朝代:宋   字:直翁   号:真隐   籍贯:明州鄞县   生辰:1106年—1194年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猜你喜欢

桐村小隐诗和韵

河流南入市,径路北通村。

新结草堂好,旧栽桐树繁。

儿童知稼穑,鸥鸟识琴尊。

有客问奇字,乘舟直到门。

(0)

为朱良贞题扇

考亭夫子安亭来,爱我溪上红莲开。

手摇羽扇坐忘暑,戏折碧筒閒作杯。

碧筒杯宽任鲸吸,却嫌玉童催饮急。

李云处世若大梦,杜曰举觞须累十。

白日欲下清风徐,我怀与世同卷舒。

如何苦索题此扇,大呼墨卿当醉馀。

为君遥想白鹿洞,那得武夷清景共。

还期月夕究参同,似此前脩足珍重。

(0)

奉和十五叔父下第金陵留别诗韵

千里念歧路,十年成别离。

如何秋后信,犹是梦中思。

旧业留书卷,新愁上酒卮。

云山看不尽,独立日西时。

(0)

花封琴韵

公庭无事理瑶琴,一曲阳春太古音。

碧落霜清山鹤唳,寒潭烟净水龙吟。

调同千古南薰谱,响杂三秋午夜砧。

单父当年成治化,芳名赢得到于今。

(0)

早朝寄所知

漏残高阁月华低,曙色分来紫禁西。

帘捲香烟龙衮见,佩和仙乐鹭班齐。

陛头咫尺承天语,花底从容坐御堤。

遥忆故人何处是,楚天云树望中迷。

(0)

述征二首·其一

嗟余丘壑姿,趋世良非宜。

始作毗陵宰,既登赤玉墀。

两官无寸补,窃禄负明时。

还家田已废,览镜鬓多丝。

复畏简书去,远于关塞期。

骨肉重分手,离忧当告谁。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