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周人俗,贪庸巧治生。
千金不冠带,一饮起纷争。
佩犊攻攘敚,通书为姓名。
二南分陕化,寂寞久无声。
自昔周人俗,贪庸巧治生。
千金不冠带,一饮起纷争。
佩犊攻攘敚,通书为姓名。
二南分陕化,寂寞久无声。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周人生活的某些方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开篇即指出“自昔周人俗,贪庸巧治生”,表明自古以来,周族的人们崇尚奢侈和精巧的工艺,这种追求可能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接着,“千金不冠带,一饮起纷争”写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种现象,即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望与争夺。即便是拥有再多的黄金,也未必能够买到尊贵的身份,甚至是一场宴席、一杯酒也能引发无谓的争执。
“佩犊攻攘敚,通书为姓名”则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一种风气,即人们通过佩戴华丽的饰品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同时也透露出教育的普及情况,只有那些能够识文断字的人才可能在社会上留下名字。
“二南分陕化,寂寞久无声”则似乎指向了历史上的某种变迁,如同自然界中河流的变化一样,这里所说的“二南”和“分陕”很可能是指地理或政治上的一些改变,而这种改变带来的结果是一片沉默与空寂,久而无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周人生活习俗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奢侈、争斗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隐含了时间流逝和变迁所带来的沉默与孤寂感。
笋舆度城阴,迤逦南屏麓。
村溪时映带,陂陀半起伏。
远翠九里松,浓碧万竿竹。
梯云捷飞猱,登顿舆夫熟。
危磴红泉泻,泠泠奏笙筑。
异境忽天开,高洞得石屋。
状若敞轩槛,筵任肆水陆。
环壁镌罗汉,数五百十六。
巍然坐释迦,诸佛周其足。
旁列石枰枕,朝暮閒云宿。
神工与鬼斧,驱使殆阿育。
两窟尤深邃,欲控终瑟缩。
冰楼寒凿齿,浮螺字横读。
后洞深复深,异产飞白蝠。
大仁寺犹在,齐树楼谁筑。
杖藜一舒啸,俗尘吐几斛。
锦屏叠环抱,绣岭互回复。
芳鲜积阶平,仙风吹谡谡。
似有鸾凤音,佳人老空谷。
流连宁忍去,将行更返瞩。
归路下苍烟,湖光荡新绿。
《游石屋洞》【清·顾璜】笋舆度城阴,迤逦南屏麓。村溪时映带,陂陀半起伏。远翠九里松,浓碧万竿竹。梯云捷飞猱,登顿舆夫熟。危磴红泉泻,泠泠奏笙筑。异境忽天开,高洞得石屋。状若敞轩槛,筵任肆水陆。环壁镌罗汉,数五百十六。巍然坐释迦,诸佛周其足。旁列石枰枕,朝暮閒云宿。神工与鬼斧,驱使殆阿育。两窟尤深邃,欲控终瑟缩。冰楼寒凿齿,浮螺字横读。后洞深复深,异产飞白蝠。大仁寺犹在,齐树楼谁筑。杖藜一舒啸,俗尘吐几斛。锦屏叠环抱,绣岭互回复。芳鲜积阶平,仙风吹谡谡。似有鸾凤音,佳人老空谷。流连宁忍去,将行更返瞩。归路下苍烟,湖光荡新绿。
https://shici.929r.com/shici/RM4J4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