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灵岩寺上院》
《宿灵岩寺上院》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高高白月上青林,客去僧归独夜深。

荤血屏除唯对酒,歌钟放散只留琴。

更无俗物当人眼,但有泉声洗我心。

最爱晓亭东望好,太湖烟水绿沈沈。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宿língyánshàngyuàn
táng / bái

gāogāobáiyuèshàngqīnglínsēngguīshēn

hūnxuèpíngchúwéiduìjiǔzhōngfàngsànzhīliúqín

gèngdāngrényǎndànyǒuquánshēngxīn

zuìàixiǎotíngdōngwànghǎotàiyānshuǐ绿chénchén

注释
高高:形容月亮高挂在天空。
青林:青翠的树林。
荤血:指肉类食物,与素食相对。
屏除:排除,去除。
歌钟:歌唱和钟声,代指娱乐活动。
放散:停止,消失。
只留琴:只剩下琴声,暗示宁静。
俗物:世俗的事物,指尘世的纷扰。
东望好:向东眺望的景色美好。
太湖:中国的大型淡水湖之一。
烟水:烟雾笼罩的水面。
绿沈沈:形容湖水深绿色,沉静的样子。
翻译
明亮的白月升上青翠的树林,客人离去,僧人归来,深夜独自一人。
摒弃了肉类和鲜血,唯有饮酒相伴,歌声和钟声消散,只留下琴声。
没有任何世俗之物遮挡视线,只有泉水的声音洗涤我的心灵。
我最喜欢清晨在东边的亭子里眺望,太湖水面烟雾缭绕,深绿色的湖水宁静美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夜景,诗人在高耸的青林之下,面对明月,体验着独自夜深时的宁静与孤寂。客人离去,僧侣归寝,只有酒和琴陪伴,诗人抒发了对世俗纷扰的排斥与超脱。

"荤血屏除唯对酒,歌钟放散只留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欲的摒弃,以及对精神寄托的渴望。酒和琴在这里象征着一种高洁的情操和艺术的追求,它们是诗人与世俗隔绝后的心灵慰藉。

"更无俗物当人眼,但有泉声洗我心"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这里的“俗物”泛指凡俗之事,诗人表明自己已经不再关注这些,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内心世界,通过山中清泉的声音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最后两句"最爱晓亭东望好,太湖烟水绿沈沈"展现了诗人的另一番情感。晨光初照时分,坐在亭中向东眺望,那份宁静与美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所爱。而“太湖烟水绿沈沈”则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水天一色,烟霭迷蒙,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映衬,勾勒出一个隐逸高洁、超然物外的意境,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春来

杨柳梢头金穟重,酴醾枝上玉针长。

春来小院才三日,花女林神有许忙。

(0)

贺范安抚上事十绝·其五

太史当年责了翁,二程佳处似春风。

固应却有诸孙在,重把阳春教郢中。

(0)

西渡亭别罗郢州

十七年间四别离,江南江北几驱驰。

相逢转觉工夫密,不作寻常血气衰。

(0)

风回二绝句·其一

南风欲转北风颠,一夜涛声趣枕边。

更著三更篷上雨,十风无赖扰清眠。

(0)

寿孙提刑

溪山擢秀称阳羡,族望推高独富春。

漱石风流宜有后,掷金词翰不无人。

声名已觉寰区满,事业方看日夜新。

今代太平难藻绘,须公提笔侍枫宸。

(0)

姚参政挽诗二首·其一

发轫词坛日,曾同萧寺盟。

望洋吞渤澥,历块指幽并。

不竞二三策,难淹九万程。

君王颛赐第,千佛漫联名。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