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声鸡犬自相闻,借得茅庐住水濆。
梅欲黄时常是雨,稻才青处便如云。
忧时每叹朝廷远,学稼方知畎亩勤。
若使徵书到岩谷,北山又恐动移文。
数声鸡犬自相闻,借得茅庐住水濆。
梅欲黄时常是雨,稻才青处便如云。
忧时每叹朝廷远,学稼方知畎亩勤。
若使徵书到岩谷,北山又恐动移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乡村的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农事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平静。
"数声鸡犬自相闻,借得茅庐住水濆。" 这两句诗设置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鸡犬相闻传递着乡土气息,而诗人则在简陋的茅屋中与自然亲密接触,水濆旁的居所更增添了一份清幽。
"梅欲黄时常是雨,稻才青处便如云。" 这两句通过对梅花和稻米生长周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乡村生活的季节变迁和生命力。
"忧时每叹朝廷远,学稼方知畎亩勤。"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遥远朝廷的关切,同时通过亲耕体验到了农事的艰辛,这不仅是对农业劳动的尊重,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一种逃避和超脱。
"若使徵书到岩谷,北山又恐动移文。"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可能到来的徵召书信的担忧,即便是在偏远的岩谷之中,也不愿意离开这片宁静的土地,去应付世俗的纷扰。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田园生活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于逃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