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听水两高斋,落落清流见杰魁。
金鉴千秋天不慭,岩香一树晚应开。
酬恩敢替先臣泽,负国常存未死哀。
漫浪诗篇忍终古,深心还祓散樗材。
无私听水两高斋,落落清流见杰魁。
金鉴千秋天不慭,岩香一树晚应开。
酬恩敢替先臣泽,负国常存未死哀。
漫浪诗篇忍终古,深心还祓散樗材。
这首诗《次韵韬庵师傅见赠》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忠诚与感恩的深刻思考。
首联“无私听水两高斋,落落清流见杰魁”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高斋中聆听流水的声音,清澈的水流映照出山川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和向往。
颔联“金鉴千秋天不慭,岩香一树晚应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时间比作千年的金鉴,强调时间的永恒,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而“岩香一树晚应开”则预示着即使在晚秋时节,依然有生命的迹象,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
颈联“酬恩敢替先臣泽,负国常存未死哀”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于国家的忠诚。他不敢忘记前人的恩泽,即使面对国家的不幸,也保持着深深的哀痛,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国家的深厚情感。
尾联“漫浪诗篇忍终古,深心还祓散樗材”则表明了诗人愿意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即使这些作品最终被遗忘,他也愿意保持内心的纯净,如同清除掉那些无用的木头,展现出诗人对艺术和内心世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国家的深情,也体现了其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坚守。
我从西陲来,只挟书与琴。
书以阅古道,琴将回古心。
谁谓今之人,寥落无知音。
先生一邂逅,磊磊开胸襟。
慨然志气合,起我击节吟。
请君弹文王,周雅尚可寻。
再理杏坛操,鲁风尤所钦。
莫调出塞曲,游子悲难禁。
君归抑何赠,所愧无瑶琳。
举琴以送君,聊比双南金。
峨峨昆崙圃,乃在天中央。
绛楼十二级,浮空灿琳琅。
中有神仙人,霞冠青霓裳。
两手握元化,翊此日月光。
箕以播清飙,斗以倾天浆。
苍生愚何知,但觉太极长。
海亦不可极,山亦不可量。
安得分刀圭,涤我尘土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