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杏小桃暄午昼,游丝飞絮搅长空。
觉来一枕轩窗静,燕子双双西又东。
深杏小桃暄午昼,游丝飞絮搅长空。
觉来一枕轩窗静,燕子双双西又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场景。"深杏小桃暄午昼",通过对深处杏花与小桃的描写,以及“暄”字传达了一种春日暖阳的感觉,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
"游丝飞絮搅长空"一句,则形象地表达了细丝和绵絮随风飘荡,仿佛在长空中舞动,增添了一份悠闲自得的意境。这些物象都自然而然地融入诗中,不仅美化了景色,也烘托出了主人公午睡时的恬静心情。
"觉来一枕轩窗静",这里“觉来”表明诗人从梦中醒来,而“一枕轩窗静”则描绘了一种安详的睡眠状态,“轩窗”二字,暗示了室内的幽深和宁静。
最后两句"燕子双双西又东",通过对燕子的观察,捕捉到了它们自由飞翔、无忧无虑的生动画面。燕子在空中来回穿梭,既映衬了诗人的安逸,也反映出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一面。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悠远,通过对午睡时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得的人生态度。
移舟泊江干,晚烟春树团。
同行懒归去,秉烛发高言。
沽酒招舟子,聊慰江上寒。
蓬窗时眺望,波平静不澜。
妓船管弦息,沙岸鸥鹭閒。
此心有法慧,何必谢尘缘。
梦入华虚境,驰驱大道安。
潮声惊夜半,疑是出山泉。
良朋不相见,动经三十年。
视君如飞鸟,一去薄九天。
我乃甘沉沦,独效鳞潜渊。
渊天势虽隔,故旧不可捐。
荒荒散椽屋,历落秋水边。
中有孤吟士,白发手一编。
兴来偶成画,非迂亦非颠。
寄彼台省人,顾此幽林泉。